2025年03月21日

襄阳扁山

□明建平

襄阳城南六公里,有山曰扁山,近几年声名鹊起,扁山看日出,扁山观云雾,扁山瞰汉江,一时成为襄阳市民周末休闲网红打卡地,大有与城西隆中山、城东鹿门山形成三山鼎立之势。

阳春三月,恰逢周末,春光明媚,遂约三五好友,慕名前往。车至扁山脚下,抬望眼,扁山不高,一览无余。有朋友说,还可再往上开。我笑说,登山登山,贵在登,不登有什么乐趣呢?你看,扁山近在咫尺,抬脚就到,轻松拿捏,走,估计半个小时就可登顶。

我们一行人信心满满,徒步上山。我们徜徉在一条新修的柏油山路上,绿树成荫,春意盎然,甚是惬意,颇有一番“无边光景一时新”之感。柏油路尽头,山路猛然上扬,一路陡坡,绵延七八百米,没有一级台阶可歇,全是水泥路,白晃晃地直通山腰。我们不言不语,缓步慢行,来到山腰,一个个喘着粗气。看来,每一座山,都不可小视。

人道登顶之路有两条。一条路近,山路崎岖,从西山沿着简易的石板路,可直通山顶;一条路远,山路蜿蜒,绕道北山,沿土路亦可登上山顶。经过刚才一段陡坡后,我们有点望山生畏,于是避其锋芒,绕道北山登顶。这条路大概是推土机沿着登山者的足迹拓宽的一条土路,路旁野花丛生,时有刺球粘在裤腿上,扎得人痒痒的。前行大约两千米,拓宽的土路消失了,一条上山的小径牵引着我们前行。这条登顶的小径,没有任何规则,完全是登山者左一脚右一脚踩出来的。正如鲁迅所说,世上本无路,只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当我们大汗淋漓登顶扁山,心底涌出熟悉的诗句: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我坐在扁山之巅小憩,微风吹开我的思绪,扁山为什么会吸引人呢?扁山的魅力在哪里呢?

扁山的魅力在最高。在襄阳,隆中山被喻为智慧的高山。诸葛亮躬耕隆中,未出茅庐,三分天下,“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智者的化身,千古一人。在襄阳,鹿门山被喻为唐诗的高山。孟浩然《春晓》自唐传颂至今,诗仙李白“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诗圣杜甫“复忆襄阳孟浩然,清诗句句皆堪传”,更是把孟浩然和他隐居的鹿门山推向唐诗之巅。那么扁山呢?扁山主峰海拔高度为459米,是襄阳市区最高峰,号称“襄阳第一峰”。人们对第一,对最高,往往是最向往的。孟浩然在《登望楚山最高顶》诗文中写道:“山水观形胜,襄阳美会稽。最高唯望楚,曾未一攀跻。”诗人对登临最高的望楚山,也就是今人说的扁山,心心念念,时刻不忘。我想,今人之心和古人之意应该是相通的,这应该是市民钟情扁山的一个原因吧。

扁山的魅力在险峻。在襄阳,隆中的魅力在清幽,漫步在参天大树之下,清静幽深,正应了董必武的题诗:“诸葛大名垂宇宙,隆中胜迹永清幽”。在襄阳,鹿门的魅力在繁茂,鹿门山是国家级森林公园,一年四季,郁郁葱葱,枝繁叶茂,正如孟浩然诗:“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那么扁山呢?魅力在险峻。从扁山山腰仰望,一条小径,沿着山脊,蜿蜒曲折,盘旋而上。那条小径,左无栏杆,右无铁索,稍不留心,脚下一滑,就会滚下山崖。有的地方根本无路可走,只有左手攀石缝,右手抓荆条,双股战战,一步一哆嗦,一步一颤抖,一步一挨,蜗牛般前行。长期蜗居在钢筋混凝土的框架内,偶尔来点小小的探险、野趣,我想这也是市民偏爱扁山的又一个原因吧。

扁山的魅力在天然。在襄阳,隆中山就像一个达官贵人,五A景区,门庭若市,车水马龙,高朋满座。在襄阳,鹿门山就像一个高雅隐士,深居简出,修身养性,“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那么扁山呢?就像一个山野村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里没有雕栏玉砌,没有亭台楼阁,只有一座天然的山,山腰有亭亭如盖的松树,山脊有稀稀疏疏的荆条,山顶有奇形怪状的岩石,一切都那么朴实无华,一切都那么可亲可近可登临。

--> 2025-03-21 4 4 楚天都市报 content_308693.html 1 襄阳扁山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