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评论员 徐汉雄
极目锐评
3月19日,国家邮政局宣布,韵达快递部分加盟企业对协议客户安全管理存在重大漏洞,导致涉诈骗宣传品进入寄递渠道,造成受害人重大财产损失。上海韵达货运有限公司对其加盟商管理缺位,负有未按规定实行安全保障统一管理责任,国家邮政局依法对其立案调查。(据3月19日新华社)
这则消息可谓“字少事大”,给人一种“该来的总会来”的感觉。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消费者收到涉诈骗宣传品已经司空见惯,而它们是怎么投递到用户手中,不免让人疑惑。现在监管部门终于出手,相关快递企业被立案调查,可谓大快人心。对于侵犯广大用户切身利益的事,就该重拳出击、严肃查处,还快递业以风清气正。
很多用户有过这样的经历:明明没有网购,却收到接收快递的信息。这快递是哪里来的?是不是弄错了?拒收吧,又怕漏掉真实的派送;接收吧,又觉得心里没底。在狐疑中打开一看,原来是莫名其妙的宣传单。而且,查询派件方发现素不相识,对方是怎么知道自己地址的?
收到这样的快递无疑是扫兴的事,得赶紧扔掉才是,否则一旦扫码或打开网址,就会掉进诈骗分子的陷阱。而且,这类快递所留的派送地址与派送人联系方式,一般都是虚构的,不符合快递实名寄送的要求。凡此种种,暴露出快递行业管理漏洞,让人不禁想问:好好的快递企业,怎么沦为了诈骗犯罪的“帮凶”?
按照《邮政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寄件人交寄快件时,必须如实提供自己的姓名、地址、联系电话等个人信息。诈骗分子是如何蒙混过关的?3月14日央视《焦点访谈》用一起案例揭开其背后的套路:刘某从诈骗分子处接单后,通过快递人员陈某、赵某向快递公司批量购买快递单号,再雇人打包发货,赵某则打印虚假寄件人信息并发送包裹。至于收件人信息,是诈骗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得的。
为确保快递服务的安全性和合规性,国家邮政局等部门对快递企业规定“三个百分百”:百分百实名收寄,百分百收寄验视,百分百过机安检。涉诈物品通过快递寄出,与快递企业没能落实规定有关。即使是少数从业人员见利忘义,快递企业也难辞其咎。
上海韵达被立案调查,表明快递企业如果不能认真履行责任,是要受到严肃处理的。3月20日,韵达股份公司表示,立即部署整改工作,将持续强化管理及加盟网点管控,提升识别伪装物品的专业能力,坚决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此事提醒其他快递企业,要举一反三,自查自纠,严格落实行业规范,别让违法犯罪分子钻了空子。如果罔顾法律规定,只盯着眼前的利益,放任乱象继续存在,最终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声音
光明网:韵达被立案调查,应成为全行业自我革新的起点。唯有将安全置于利益之上,让每一个包裹都能被放心签收,快递行业才能真正成为连接美好生活的纽带、畅通经济循环的“毛细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