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黄忠 杨怡琴 赵贝 王俐燃
在今年的湖北两会上,生育话题成为不少代表委员关注的热点议题。
湖北省2025年十大民生项目清单中,纾解生育后顾之忧排在办实事首位。如何保障产假、育儿假等生育假期?如何增加托位供给?如何帮助家庭减轻育儿负担?从生到养,针对如何缓解适龄人群生育后顾之忧,极目新闻记者采访了多位代表委员。
【调查】 生还是不生,这是个问题
生,还是不生?与个人、家庭、社会都息息相关,对于很多适龄婚育家庭,都是一个问题。
38岁的付女士结婚之初是希望“生两个的”,但是因工作繁忙导致身体状态不佳,在多方求医问药后在34岁时如愿怀上宝宝。
“孕期反应、分娩疼痛、夜晚哺乳……再来一次,我想都不敢想。”1月16日,付女士告诉极目新闻记者,孩子上幼儿园后,她才算部分解脱了。
“再生一个,谁来带娃呢?”付女士说,她和老公工作繁忙,已经没有太多时间带孩子。双方父母年纪也偏大,没能力搭把手,“对于生二孩心有余而力不足。”
36岁的王先生是某大型企业员工,他和妻子工作稳定,收入也不错,单从经济上来说再多生一个并没有太大压力。“2020年,儿子出生后,我们两人大部分的精力都投入到孩子身上,从早教到各种兴趣班,基本上报了个遍。目前定下了街舞、乐高编程和美术,每年花费在孩子培训上的费用在1万元到2万元。”王先生说,他和妻子一心想把儿子培养好,如果再生一个,时间和精力都会被分散。
“生了三个孩子后,生活上确实有了更大压力,但对于我而言,多子女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在谈到三孩问题时,某大型民营企业高管黄先生如是说。
黄先生和妻子在2008年生了一个女儿,政策放开后,双方父母极力游说他们再要一个。作为独生子的黄先生从小就觉得自己非常孤独,尤其是看到自己妻子有个弟弟,凡事有人商量,他也有了再生一个的想法。
和妻子沟通后,他们决定生二胎,没想到是一对双胞胎儿子。家里一下子多了两个孩子,黄先生基本取消了所有的社交活动,家人的齐心协力也让养育多子女的压力得到缓解。
前段时间,黄先生父亲生病,照顾父亲的重担落在他一人身上,黄先生感到前所未有的吃力。这一经历让他对自己做出多生孩子的决定感到庆幸。
黄先生说:“我希望孩子们有兄弟姐妹这样完整的亲情角色关系,等他们长大后,他们的孩子就会有舅舅、姨妈、伯伯等亲戚关系。同时等我们老了,他们之间能互相陪伴和支持,这样的手足情深是任何人无法替代的。”
孩子出生后,谁来养、谁来育,直接影响生育决策。采访中,一些家庭表示,免除生育后顾之忧,关键要瞄准“痛点”,减轻家庭生育养育负担、优化生育服务支持,才能激发家庭的生育意愿。
【建言】 制定生育补贴中长期规划
生育是家事,也是国事。
“当前,生育问题已成为焦点,应采取有效措施促进生育。”湖北省人大代表、襄阳市中心医院党委书记邢辉介绍,目前,我国各省份的产假均延长至158天以上,配偶陪产假为15天左右。
她建议,湖北进一步优化生育休假制度,将女职工的产假延长至180天,给予男职工更长的陪产假,如30天。同时,建立成本共担机制,通过政府补贴、企业税收优惠等方式,减轻企业因延长生育假而增加的成本负担。
关于生育问题,湖北省政协委员、湖北银龙水务集团董事长张勤通过调研发现,育儿成本高是生育意愿不高的因素之一,其中儿童医疗保健费用占据了较大比重。
对此,张勤建议,构建学龄前儿童免费医疗体系。“整合医保资源方面,可以将学龄前儿童纳入重点保障对象范畴,提高医保报销比例和范围。”张勤表示,“比如,针对儿童常见疾病,如感冒、发烧、肺炎、腹泻等门诊费用,提高报销比例至80%以上;对于住院费用,在现有报销基础上,再提高10-15个百分点,降低家庭自付比例。”
生育政策协同方面,张勤建议,努力形成政策合力,提高家庭生育积极性。对于生育二孩、三孩的家庭,住房保障方面,可优先提供保障性住房或给予购房补贴;教育资源分配方面,可保障其子女就近入学,并在幼儿园、中小学招生政策上给予适当倾斜;税收方面,可对生育多孩家庭实行税收减免或优惠政策,减轻家庭养育孩子的经济压力。
“生育率持续下降,我认为原因主要在于成本问题和观念问题两个方面。”湖北省政协委员、农工党咸宁市委会副主委、咸宁市医疗保障局局长何琼珍介绍,育龄家庭常常忧心,自己能否为孩子提供优越的教育环境和殷实的经济基础。择校焦虑、作业焦虑、升学焦虑等皆影响和制约了他们的生育意愿。
对此,何琼珍建议,制定生育补贴中长期规划,兼顾一孩、二孩和三孩,推进完善包括房补、孕补、产补、育补、托补等在内的各类补贴,系统集成涵盖婚育、生育、养育、托育、教育等各项生育支持措施;细化落实生产假、陪产假、育儿假、儿童照顾假等生育休假政策;完善生育保险制度,扩大生育保险覆盖范围,让用人单位和职工减轻生育成本、减少生育顾虑。
湖北省政协委员,荆门市委统战部部长刘振军同样认为,在减轻育龄夫妇压力的同时,也要减轻用人单位的成本。要建立合理的用工成本分担机制,即对于企业在女职工产假期间支付的社会保险费用,给予用人单位一定比例的补贴。“这在减轻企业负担的同时,也保障了女性平等就业的权益。”刘振军说。
【行动】 纾解生育后顾之忧成“头等大事”
近年,湖北各地相继出台措施,从资金、人才培育上给予支持,鼓励生育。
生娃,发钱。2025年1月7日,宜昌市伍家岗共同村召开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一致通过了关于发放合法生育二孩及以上子女一次性生育补贴的决议。
生育二孩奖励2万元、生育三孩奖励5万元……根据该决议,7户因生育二孩而符合条件的家庭成为首批享受生育政策的服务对象,获得总计14万元的补贴。
2024年以来,天门市出台鼓励生育“七条意见”,通过发放育儿补贴、减免孕育费用、保障产假待遇、强化住房保障、提供托育服务等措施,提高居民生育意愿。2024年,天门出生7217人,同比增加17%,出生人口8年来首次“由降转增”。
湖北省2025年十大民生项目清单中,纾解生育后顾之忧成“头等大事”,直击“痛点”,综合施策,推出了诸多务实举措。
免费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守好新生儿健康“第一关”。推动市、县持续开展对生育二孩、三孩的家庭实施购房补助补贴,实现应补尽补、应兑尽兑。
加强宣传监督、执法检查,保障产假、护理假、育儿假等生育假期落实到位。加快建设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千人口托位数达到4.5个。开设各类爱心托管班5000个,覆盖服务少年儿童不少于15万人次。
新增公办中小学、幼儿园学位6万个,推动全省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6%以上。
“从媒体上看到了相关举措,确实很给力。不过,除了真金白银以外,也希望有正中年轻人‘下怀’的休假政策,以及一系列满足孩子成长的托幼服务、住房支持。”98后的新婚青年王伟期待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