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1日

武汉商学院深化新商科建设 培养卓越应用型人才

学校举办青年教师教学观摩活动

数字智能创新创业管理、人工智能应用与实践、智能会计……近日,武汉商学院公布拟开设的多门微专业,引发学生热议。“智能化是财会类专业发展的趋势,看到‘智能会计’这个‘新专业’,我特别期待。”该校审计学专业大二学生赵冰彦认为,微专业的开设为她带来了更多机会。

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催生了新的商业模式和新的商业场景,商科应用型人才培养也面临新的挑战。近年来,武汉商学院坚持地方性、应用型办学定位,主动适应商业发展趋势和社会需要优化专业设置,深化学科内涵建设,开展跨学科交叉融合,打造鲜明的商科特色学科体系,培养数智化、个性化、国际化、高水平的“新商科”应用型人才。

微专业引领新风尚

商科教育向智能化转型

日前,武汉商学院《财务管理》《旅游消费者行为》等9门课程成功获批新一批省级一流课程。目前,该校已拥有国家级一流课程3门、省级一流课程24门。一流课程的建设,为商科教育提供了坚实的课程支撑。

学校按照“面向一流、分级分类、强化核心、突出应用、确保合格”的原则和思路,把课程建设作为专业建设的基础和核心。《旅游消费者行为》课程的教师张明月介绍,高质量的课程内容是吸引学生的关键。“课程紧密贴合武汉市旅游产业的发展实际,要求学生根据游客反馈和关注重点,为武汉市整理出具有特色的旅游形象。”

此外,该校围绕数字经济时代对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积极推动“商业+数字+人文”的融合,用数智化助力人才培养体系的升级。2024年6月,学校发布了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意见,构建了“3平台+2模块+X门数智化课程”的课程体系。

同时,学校还对通识必修课设置进行了调整,普开《计算思维与人工智能基础》通识必修课,并更新了通识教育选修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多元、丰富的学习资源。

商科特色成集群

人才培养与地方经济融合

武汉商学院聚焦现代服务业的商科类、新工科类等学科专业集群,探索构建以“新商科”为主体、以“新工科”为支撑的学科专业体系。新增了大数据管理与应用、新能源汽车工程、马术运动与管理3个本科专业,并对部分专业进行了校内调整,深入推进专业迭代和优化。

在优化学科设置的基础上,按照专业群对接区域产业链、创新链的思路,进一步优化专业集群。逐步形成了对接生产性服务业的经管商贸专业群、对接生活性服务业的旅游与食品专业群、对接公益性服务业的休闲体育专业群以及对接基础性服务业的人工智能专业群四大应用型特色专业集群。通过与同类高校实行错位竞争、差异发展,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同时,学校重点建设了面向数字商贸、智慧流通管理的平台和团队,成立了湖北中小企业数智化创新发展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并组建了商业智能交叉等学术团队。在主动服务市域社会治理数字化转型发展、智慧物流产业经济发展、农业物流集群发展、现代服务业智能优化决策等领域,达成了多项合作成果。

2024年,该校有51.38%的毕业生选择留在武汉工作,留鄂就业率达到70%以上,为区域经济的蓬勃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产教融合+国际化视野

培养卓越应用型人才

2024年12月,武汉商学院现代马产业学院获批省级现代产业学院项目,同时软件与汽车智能产业学院、楚菜预制菜产业学院也揭牌成立。通过校企合作,学校实现了教学培训资源共享、校企师资互聘,推动了学生实习实训和创新创业的发展。目前,学校拥有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161个,为学生提供了符合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的各类实践岗位。

此外,武汉商学院还结合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及国内国际发展大局,积极推进一流专业建设与对外交流合作。学校与乌兹别克斯坦国际农业大学、法国巴黎ISTEC高等精英商学院等8所高校签订了合作协议,财务管理ACCA方向班还与英国高校合作开展了“4+1”人才培养模式。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等专业也与多所海外高校签订了人才培养协议,海外高校定期选派教师来校交流,进一步提升了学校的国际化水平。

经过多年的改革与探索,武汉商学院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强化商科特色发展,深化新商科建设,培养了大量卓越的商科应用型人才。未来,学校将继续致力于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需求,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文/闫自然 卢蕾雅

--> 2025-01-11 4 4 楚天都市报 content_301777.html 1 武汉商学院深化新商科建设 培养卓越应用型人才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