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张聪
日升月落,岁月更迭。今天,楚天都市报迎来了和读者的第10000次相遇。
从1到10000,是楚天都市报的积累与蜕变,也是楚天都市报人的风雨兼程。大事看楚天——她曾陪着所有人守望香港回归,看三峡大坝截断巫山云雨,也和防汛一线的子弟兵并肩作战,看神舟升空飞天梦圆;她曾与国人一同迎接对百年奥运的期盼,看高铁将粤汉两地的时空缩短,也为汉水北寄写下赞歌,为盛世华诞70周年的大国强军感叹……创刊二十八载,楚天都市报人永远活跃在新闻一线。
在第10000次的相见时刻,我们重温楚天都市报记录下的10件大事;未来,让我们更加有力地前行,期待下一个10000天!
香港澳门双双回归
龙腾狮醒,洗雪百年耻辱。
1997年7月1日,发行203期的楚天都市报大篇幅聚焦香港回归,头版大图直击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以及香港特区成立暨特区政府宣誓就职仪式、“英国告别香港”图片合集、我驻港部队先头部队进入香港等消息,让不少读者记忆犹新。
那一夜,人无眠。记者们走上武汉街头,记录着江城市民欢庆回归的盛景。在东亭,73岁的太婆绣出百福图;在武钢一医院,刚生产的妈妈为儿子取名瑞腾(注:英文return);在中山公园,市民从四面八方涌来与香港区徽景点合影;在各大高校,百万师生欢歌良宵,70人的锣鼓队让当时的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成了欢乐的海洋……
1999年12月20日,又一个载入史册的时刻到来。发行1091期的楚天都市报以“澳门回家了”为题,用4个版面记录下澳门回归的特别喜悦。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一天,武汉市政府将与香港路紧邻的一条大街命名为“澳门路”,楚天都市报不仅记录了这一时刻,更在澳门回归当天走上这条“澳门路”,书写了居民欢庆的场景。
三峡大坝顺利合龙
滚滚波涛,终为一泓秋水。有一次合龙,令长江两岸欢声雷动。
1997年11月8日,长江三峡工程上下游围堰合龙成功!大江截流让“截断巫山云雨”的百年梦想,成为现实!楚天都市报334期记录了这一时刻。封面照片——在挥动的红旗映衬下,左、右两边工人师傅相会时的握手,被精准定格。
神采飞扬的文字写下了当时的历史画面:下午3时30分,三峡天堑形成一道坚固的围堰。当一号推土手雷元斌推平最后一车石料,由左岸实现一步跨越三峡江段时,建设者们欢呼着奔向对岸,相拥在合龙对接点……这段文字,28年后读来依旧令人热血澎湃。
与长江结下不解之缘、一生就是一部“新中国治理长江简史”的长江水利委员会原主任林一山,也在记者的采访中留下心声:“我盼三峡快半个世纪,这一天的到来,是历史的必然!”
聚焦98抗洪第一线
1998年7月2日,长江上游出现第一次洪峰。7月7日、8日,时任总理朱镕基、副总理温家宝来到湖北视察防汛工作,要求确保长江大堤万无一失。7月8日,楚天都市报568期出刊。烈日如炽的大堤上,记者跟随朱镕基总理一行,在汉口龙王庙、武昌月亮湾等地了解汛情。
谌家矶哨棚里,有为防汛推迟婚期的情侣;龙王庙边,“老防汛”肖崇阳遭遇岳母离世,却只回家待了两三小时;武汉防汛指挥部,时任武汉副市长涂勇18天没回家……无数奋战在抗洪一线的人们,都在这个夏天被写进了楚天都市报。
从神五开始的飞天梦
龙腾太空,飞天梦圆。2003年10月15日9时9分50秒,我国首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升空,中国成为全球载人航天俱乐部第三位成员。这一天,2458期的楚天都市报在头版发出消息:神舟五号航天员已确定,他就是辽宁人杨利伟。
2003年10月16日,楚天都市报用近十个版面推出“神舟五号特别报道”,从一步越千年的“镜头”版,到本报记者亲历的“目击”版,到专注写杨利伟太空生活的“人物”版等,全方位、无死角记录了这一重大历史时刻。
而为了给读者传回更丰富、更全面的独家报道,楚天都市报记者早在当年10月3日便已深入酒泉,成为最早入驻神舟五号发射地的记者之一。
从神舟五号发射升空开始,楚天都市报一直记载着我国探索太空的脚步——从2005年的神舟六号,到2024年的神舟十九号,每一次飞天,我们从未缺席。
两次北京奥运的回响
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正式开幕。凌晨组版完毕、8月9日一早奔向城市各个角落的楚天都市报,走到了4183期。厚重的30个版面凝聚成“骄奥”特刊,从震撼世界的中国画卷,到点燃主火炬的空中飞人李宁;从“欢莎”(刘欢与莎拉布莱曼)唱响的《我和你》,到带着震区少年林浩走入体育场的旗手姚明;从直击开幕式全程的记者,到参与开幕式演出的湖北小伙……翻开当时的报纸,字里行间充满了骄傲与自豪。接下来的16天,楚天都市报人一直活跃在北京奥运会的报道前线。
14年后,北京又迎来奥运五环——第24届冬奥会。楚天都市报人同样奔赴一线,带着爱吃韭菜盒子的谷爱凌、改写中国冬奥历史的苏翊鸣等人的身影,再次走到读者眼前。
中国进入高铁时代
2009年12月26日,京广高速铁路武广段开通运营,最高时速350千米,宣告中国正式进入高铁时代。此前一天,楚天都市报4679期以20多个版的“风行武广”特刊,记录了历史时刻。记者深入采访武广高铁线路建设者,抢先探访武汉站与广州南站,勾画出“早上在户部巷过早、中午在岳麓山赏红叶、晚上在长隆看马戏表演”的快旅生活。
2024年12月8日,荆荆高铁开通运营,湖北省终于实现“市市通高铁”。这一天,楚天都市报发行9966期。
浓墨重彩书写大国军魂
大国强军,雄姿英发。两次阅兵,曾被楚天都市报浓墨重彩地记录下来。
2015年9月3日,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天安门迎来胜利日大阅兵。当年8月,楚天都市报就派出特派记者入驻北京阅兵村,对胜利日大阅兵进行全方位报道。
军威雄壮的场景,同样出现在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阅兵式上。2019年10月2日,楚天都市报8177期用近30个版的“盛世华诞70年”特刊,全景式还原了一天前的阅兵场景。大气的封面连版,详细的受阅部队方阵介绍,让读者感受到大国军魂的强健声威。
大武汉浴火重生
2020年4月8日,在“封城”76天后,离汉通道正式开启,经历疫情的大武汉浴火重生。
当天,楚天都市报发行第8291期。近60个版面记录着武汉重启的喜悦,见证着武汉城、武汉人的坚强乐观。在武汉西出城通道,楚天都市报记者目击驶离的小汽车;在三大火车站和天河机场,记者记录下客流的恢复、见证着复航后首个出港航班的起飞。
楚天都市报推出“十个瞬间 点燃生命之光”的连版,归纳了救助武汉的十个时刻;而“十双大手 传递爱的力量”的连版,将目光聚集在医生、工人、外卖小哥、社区工作者等志愿者身上……每个武汉人都不会忘记那重启的4月,楚天都市报也用文字和图片将此留存。
聚焦南水北调工程22年
2002年12月27日,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工程东线正式破土动工。楚天都市报2174期就用头版头条,关注了这个“世界最大水利工程”的消息。
10年后的2012年4月,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向全世界宣布: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进入倒计时,30个月后通水。为记录这激情澎湃的时代脉动,楚天都市报在2012年9月18日铺开48个版的“汉水丹心”特刊,记录鄂豫陕三省中线工程源头的动人故事;在2014年12月13日的6458期,再度推出24个版的“水润中华”特刊,关注此前一天正式竣工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20多位记者兵分六路行程万里,为中国调水伟业留下厚重记录。
2024年8月13日,在第二个国家生态日来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回信勉励丹江口库区环保志愿者。信中提到,得知十年来越来越多库区群众加入志愿服务队伍,用心用情守护一库碧水,“库区水更清了,山更绿了,环境更美了,我很欣慰”。一直跟踪南水北调工程的楚天都市报,也记录下了这一珍贵时刻。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
2024年11月4日至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湖北考察。
在孝感市云梦县博物馆,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出土秦汉简牍展后指出,要继续加强考古研究,提高文物保护水平,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实支撑,让中华文明瑰宝永续留存、泽惠后人,激励人们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在咸宁市嘉鱼县潘家湾镇十里蔬菜长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村天地广阔,农业大有可为。
在嘉鱼县潘家湾镇四邑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进一步加强党建引领,抓住“一老一小”这个重点,更加精准有效地为群众排忧解难。
在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发展新质生产力,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提出了更为迫切的需求。
2024年11月7日,9935期楚天都市报用三个整版的篇幅,回顾了此次习近平总书记的湖北考察。
值得一提的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牵挂湖北人民、关心湖北工作、重视湖北发展,先后5次考察湖北、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湖北代表团审议、出席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开幕式。这些珍贵时刻,楚天都市报也都一一记录留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