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徐蔚
低空飞行、无人机物流……低空经济正在加速起飞。国家发改委于2024年12月27日正式宣布设立低空经济发展司,这一举措标志着我国低空经济领域将迎来更加明确的战略规划和政策推动。
根据中国民航局的预测,到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到2035年有望达到3.5万亿元。作为支持低空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被业界称为“空中车险”的低空经济保险也备受关注。据统计,目前已有三成以上的财产保险公司开展相关业务。但由于低空经济基础数据较少,使得保险公司在风险评估、精准定价等方面缺乏足够的数据支持,“空中车险”的潜力还有待挖掘。
三成以上保险公司已开展业务
低空经济是指以低空空域内的各类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经济形态。“低空经济”于2021年首次出现于国家层面的规划中,2024年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积极打造的新增长引擎之一。
保险作为支持低空经济发展的一环,市场颇为关注,相关保险产品也相继推出。有报告显示,三成以上财产保险公司已开展相关业务。当前,中国低空经济相关保险产品普遍针对下游航空器使用与运营服务领域,主要覆盖传统保险责任,通常不含特殊风险。在保险标的方面,国内保单不仅覆盖航空器,也覆盖附属设施。在保障责任方面,主要包括无人机财产损失、无人机第三者责任、人身意外伤害;通常不含电池、遥控的损坏及无人机日常维修相关责任。
据悉,太保产险至今累计为无人机客户提供超过200亿元的风险保障,并积极参与风险保障、行业标准制定乃至产业发展规划等方面的工作。今年10月份,太保产险发布了无人机业务发展三年战略规划,制定了公司未来三年的重要发展指标,明确了四大重点任务和三大专项计划。
平安产险深圳分公司也于今年推出“平安低空经济护航者”综合保障方案,并签约首单低空领域政府救助保险。
人保财险相继在广东和浙江签发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保险保单。中再产险与太保产险共同发布“低空经济第三者责任险”保险创新成果,并共同成立“低空经济产业保险研究中心”,旨在进一步加强低空经济产业保险的系统性研究,提升保险行业服务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能力。
低空经济保险发展面临挑战
不过,尽管低空经济保险前景广阔,但其发展过程中仍面临一定挑战,低空经济应用场景丰富,且技术迭代速度快,面临的风险状况复杂。
经济学家、新金融专家余丰慧接受极目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低空经济涵盖了无人机物流、空中出租车、农业监测等多种新兴业态,这些领域的运营模式和风险特征与传统行业有很大不同,缺乏足够的历史数据进行风险定价,使得保险公司难以准确评估承保风险。
“低空经济高度依赖先进的航空技术和信息技术,如无人驾驶技术、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保险公司需要与科技企业紧密合作,将这些新技术融入保险产品的设计和服务中,这对公司的技术创新能力和跨界合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余丰慧补充道,法规政策上也存在不确定性。由于低空经济是新兴产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尚在不断完善之中,这给保险公司在产品开发和业务拓展上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例如,空域管理规定、飞行器适航标准等政策的变化都可能影响保险产品的适用性和市场需求。
为了加强数据共享,满足不同应用场景下的保险需求,余丰慧建议,应建立行业数据平台。通过政府引导或行业协会牵头,构建一个涵盖飞行器制造商、运营商、服务提供商以及监管机构在内的数据共享平台,实现对飞行活动、设备状态、气象条件等多源数据的整合分析,为保险产品设计提供科学依据。另一方面,推进标准化建设。制定统一的数据格式和接口标准,确保各参与方能够高效地交换信息,同时加强对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的重视,提高数据使用的合规性和可靠性。此外,保险公司还应积极探索利用大数据、区块链等先进技术,优化风险评估模型,创新保险服务模式,以更好地适应低空经济发展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