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石倩 三湘都市报记者 李致远
2025年1月2日,是新年工作日的第一天。从清晨到黑夜,武汉天河机场T2、T3航站楼内,从来不乏步履匆匆的旅客。这种抽象的印象转换成具象的数据更为直观:2024年12月14日,武汉天河国际机场迈入旅客吞吐量“3000万俱乐部”,成为中部地区首个年旅客吞吐量突破3000万人次的机场。次日,长沙黄花国际机场紧随其后,年旅客吞吐量也突破了3000万人次大关。
2024年12月,对于中部地区交通运输行业来说,是一个可以载入史册的时间节点。
湘鄂两地机场客流相继突破3000万
2024年12月14日9时25分,南航CZ6606航班徐徐滑入停机位,武汉籍旅客黄先生步出机舱,成为2024年天河机场迎送的第3000万名旅客。黄先生是一位经常往返于不同城市之间的商务人士,常常选择航空出行,“很荣幸见证这一历史时刻,希望天河机场一如既往地为旅客提供安全、便捷的出行服务。”
一天后,360多公里外,另一位幸运儿芮先生也同样见证了一个历史时刻。作为经常从长沙黄花机场出港、往返于各地的旅客,芮先生成了今年长沙黄花机场的第3000万名旅客,获得了由海南航空赠送的长沙往返国内任意目的地免费机票。
武汉和长沙,两座中部城市的机场一前一后迈入旅客吞吐量“3000万俱乐部”。
巧合的是,这两地机场的发展脉络似乎非常接近。武汉天河机场自1995年通航以来,于2009年、2016年,分别突破1000万人次、2000万人次大关。长沙黄花机场跨入全国千万级机场行列和2000万人次量级序列的时间,分别也是2009年和2016年。
武汉机场持续刷新客流量纪录
武汉天河机场迈入“3000万俱乐部”其实早有迹可循。
2023年6月,武汉天河机场高峰小时航班时刻容量标准从42架次提升为55架次;2024年4月15日,T2航站楼焕新归来;2025年1月,第三跑道即将投入使用,天河机场将进入“三航站楼+三跑道”时代。
武汉天河机场客流量也在持续刷新纪录。目前,高峰日旅客量已经接近11万人次,创通以来的最高纪录,单日破10万+旅客吞吐量天数达35天。
航线网络发展方面,天河机场建立武汉到北上广深等主要城市“航空快线”13条,运营国内国际航线210条。新开或恢复旧金山、伦敦、迪拜等18条国际及地区客运航线。
作为“九省通衢”的武汉,高铁线网非常发达,天河机场正依托着2小时高铁圈及1.5小时飞行圈的区位优势,着力打造“国内最优中转机场”。截至2024年11月,天河机场已完成中转旅客吞吐量305万人次,中部地区排名第1,全国排名第12。
为了给旅客预留更充裕的值机手续办理时间,武汉天河机场不断压降国内航班截载时间。T2航站楼从起飞前40分钟缩短至30分钟,T3航站楼缩短至35分钟。无行李中转旅客的机场最短中转衔接时间(MCT)缩短至45分钟,有行李中转旅客的MCT缩短至60分钟。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武汉天河机场航班放行正常率达到90%以上,排名全国38家千万级以上机场前列,航班靠桥率近99%,单日最高100%,稳居全国第一。
网红长沙成旅客追捧的打卡地
与武汉同为中部城市的长沙,近年来被打上了“网红城市”的标签:三成以上人口为14岁至35岁青年,上榜“00后最爱去的城市”“中国人才吸引力10强城市”……长沙,越来越受到旅客的喜爱和追捧。
近年来,长沙黄花机场集中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地区航线,加密搭建连接湖南和世界的“空中桥梁”,助推湖南在开放崛起中抢抓“一带一路”新机遇。2018年,来往长沙机场的国际及地区旅客中,有约七成客流来自“一带一路”国家地区的城市。
尤其2023年以来,随着144小时过境免签等政策放开,长沙黄花机场先后推出新的国际中转流程和服务。旅客在长沙机场出入境更加便利,国际枢纽功能全面增强。
2024年,长沙黄花机场已通达伦敦、内罗毕、新加坡等130个国内外城市,其中国内城市107个,国际及地区23个,每周出入境航班达125架次,通达亚、非、欧、美洲16个国家及地区。
目前,长沙黄花机场放行正常率达到90.81%,尤其是廊桥日周转频次为14.9架次,居全行业第一;继2023年将国内航班值机截载时间从40分钟缩减至35分钟后,2024年12月又推出T1航站楼航班截载时间缩减至30分钟的政策,进一步为旅客出行提供便利。
截至目前,长沙黄花机场已运输起降航班20.8万架次,货邮吞吐量18.9万吨,同比分别增长8.1%、12.5%;长沙口岸出入境人口恢复达100万人次,同比提升1.3倍。
民航运输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
两座中部城市机场一前一后迈入“3000万俱乐部”,意味着什么?
资深民航专家、广外南国商学院教授郭佳表示,中国民航局日前发布消息称,截至2024年12月15日,我国航空公司完成的旅客运输量超过7亿人次。具体到各个机场,旅客吞吐量数据都会有一定程度的提升,尤其是武汉、长沙这类网红城市。
在郭佳看来,旅客吞吐量破3000万人次,在全国机场中属于仅次于航空四城(北京、上海、广深、成都)的第二梯队。他进一步分析,武汉、长沙这两座城市,距离北上广深都有一定距离,这样的区位优势,让旅客选择航空出行存在更刚性的需求。
“民航运输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晴雨表。”郭佳认为,武汉和长沙的新兴经济和产业发展比较迅速,一定程度上支撑了工业的发展,为两座城市的商务和旅游业带来更大机遇。同时体现了以武汉和长沙为代表的中部经济区的转型升级,反映着中部崛起战略的落地和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