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陈凌燕 通讯员 夏梓 符坚
“如是·张杰艺术展”正在湖北美术馆负一楼特展厅展出。
第一眼,你会觉得满眼都是色彩,纯粹浓烈的红黄蓝绿紫,给人强烈的炫目感。细细看来,你又会觉得满眼都是故事,尤其是衬托绚丽色彩的背景,那些深紫与暗蓝,让人觉得冷冽深邃。
就如著名画家徐勇民对张杰作品的评价:炽热的色彩营造出幽远纵深,冷色却拼命地逼近你。
除了色彩,作品的内容设置也如谜题,沙漠中的假山、汪洋中装载着松树的小船、装着钓鱼钩和珠宝的盒子……每件作品既如幻,也似真。
一场展看下来,对于你所熟悉的这个世界,你重新理解了它的绚烂和夺目,也会认识到它的多变与复杂。
人与自然世界
在作品中,张杰注入了很多个人思考与暗喻,甚至有一点调皮。
《永远是欢乐》呈现了一颗奇特的星球,星球表面一片荒芜,但气氛却很是热烈,布偶、玩具小狗、积木人……正围在一池海洋球边上,五彩的海洋球漫天飞舞,仿佛这是一个游乐场。
“在这件作品中,我绘制了一个被玩坏了的星球。”张杰说,在这个热热闹闹的游乐场上,如果观众细看,会发现没有一个有机生命,这里是无机物体的一场狂欢,这是一个小小的讽刺。“在科技高速发展的过程中,我想提醒人类,还是要去关注自身,同时要尊重自然。”
《漂泊的山水》绘制的是漂浮在海面的一个人造景观,景观本身非常美丽,有红花和绿草,有山石和雕塑,但是远处的海洋中,有巨鲸在潜伏,更远处还有火山在喷发。张杰解释,这幅作品,他想表达一种美丽与不安并存的感受。
《鱼缸里欢乐的章鱼》绘制的是一条水族箱中的章鱼,它的水箱色彩鲜艳,还装了不少玩具,“它的世界看上去丰富多彩,但是也很狭小。这就像芸芸众生中的多数人,大家每天工作、生活,活动半径不大,这就是大部分人的现实,当然,这样的现实不影响人们去获得快乐。”
人与人类世界
雕塑作品《红香蕉紫香蕉》,以两只巨大的香蕉为主角。红香蕉笔挺,紫香蕉软塌。张杰介绍,他借助这两只状态不同的香蕉,来表现人的不同个性。展厅特别采用一束顶光照射下来的方式,为它们营造出犹如舞台的场景,让它们的两种性格被360度地全面展现出来。
展览现场,观众李先生说,这件作品让初入职场的他很有触动,“这两只香蕉好像同事中的I人和E人,也像自己身上的两个‘小我’,一个状态满格,另一个总想躺一躺。”
作品《繁花》描绘了酒店餐桌上的塑料花束,五颜六色,看上去热热闹闹。张杰说,这些塑料花如同大家吃饭时的“气氛组”,它们通常被摆放在餐桌正中间,永远鲜艳,但是它们也永远不可能成为一顿饭的主角,只是“工具人”一般的存在。“这就像生活中的一些人,他们终其一生,只是去尽力完成一件事,尽管常常被人忽略,但他们也同样值得被尊重。”
策展人孙振华说,张杰的作品主角都是现实中随处可见的东西,比如鲜花、草、水果、石头、陆地、船、飞机、海洋球……他将这些非常真实的物品以不合常规的方式组合在一起,借此描绘了一幅更具深意的景观化的社会图景。
人与科技世界
展览中的很多作品,是张杰使用绘画软件,在iPad上完成的。
展览学术主持、湖北美术馆馆长冀少峰指出,张杰的这批作品,是他从自己以往的绘画经验中走出来的创作,他放弃了布面油画,而是以机器、编程、算法来表达。他以一种面向未来的开阔视野去直面机器、电脑、手机所带来的生活方式、思想方式与艺术表达方式的变化,“他脱离的不仅仅是原有的艺术经验,在直面现实的同时,也打开了通向未来的视觉表达路径。”
当科技对艺术进行加持,艺术家的创作变得更为便利了,不过,张杰在“品尝”新技术的同时,也使用这些新的绘画工具,去表达自己的冷静思考。
展览的主打作品《0.618》,分为绘画和影像两种形式。
绘画中可以看到在飞升的人群,每个人都有一个形状如“@”的尾巴;影像则更为充沛。人群在星球表面努力飞上去,避免落入星球上的酸池。他们不断向上飞行,刚在视线中消失,又瞬间落回原处,于是再次飞行……
张杰介绍,这件作品是他对人工智能时代和科技高速发展的思考,“尾巴是人在自然进化过程中进化掉的,但是现在,无处不在的网络世界让人无处遁形,科技就像人的看不见的尾巴。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处于一个‘被进化’的过程,自然规律已经不再起绝对作用。人们一方面努力飞,一方面飞也飞不走,是一种有点夹生的状态。”
一名观众问他:“最后这些人落下来了还是飞走了?后面发生了什么?”张杰温和地回复说,科技终究会带领我们去到哪里,在现阶段还没有人知道,这件作品只是表达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与情绪,“目前是一个开放式的结局。”
■图源:部分为湖北美术馆供图,部分为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陈凌燕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