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评论员 徐汉雄
每当夜幕降临,安徽省绩溪县政府广场门口便变身为热闹的临时市集,充满温暖的烟火味。县政府的院子里提供免费停车位,政府办公大楼对外开放,摊贩和逛夜市的群众可以进去接热水、上厕所。(据12月22日澎湃新闻报道)
据报道,这个临时集市已存在多年,纯是自发形成的,一开始并没有现在这么热闹。由于没有门槛,不收任何的费用,摊位先到先得,随行就市,慢慢自发形成了这么一个集市。
城管驱逐摊贩、制止出店经营,城市管理中的这一幕,曾引发过不少纠纷。从市容环境卫生与通行秩序而言,随意占道摆摊确实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果只盯着消极的因素,禁止摆摊的理由则十足。但若换个角度看,摆摊连着民生,背后是一个人的生计与奋斗,是人生梦想的起点,甚至事关一个家庭的维持,有着积极的一面。
因此,不能简单地一禁了之。区别摆摊的时间与地点,分类施策,就是应有之义。对不影响交通与群众生活的摊点,不妨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给以支持鼓励,也可进行引导规范,做到化害为利。绩溪县政府还为老百姓摆摊大开方便之门,开放政府大院的停车场与办公楼,群众可以停车,也可以到政府大楼上卫生间、打开水。城管和交警等部门每天都在现场维持秩序,防止摊点外溢占道,防止噪声扰民。
这一点更是难能可贵,这是变管理为服务,化堵为疏,观念一转变,就是皆大欢喜的双赢局面。摊贩实现了“摆摊自由”,消费者多了一处方便的临时集市,街道上多了人间烟火气,夜间经济也多了一些活力,政府部门与群众的距离也近了。
绩溪县的政府大院没有围墙,本身就体现了开放式的思维。一些对群众敞开大门的机关大院受到热捧,绩溪县政府门前的夜市火出了圈,背后都是同一个道理:放低姿态面向群众并没有那么难,破除思想上的藩篱没那么难,由封闭变为开放也并不会出现多少令人担心的麻烦事。
绩溪县这个集市的形成,充分体现了构建服务型政府的思维,为方便群众,政府自揽麻烦,安排城管与交警维持秩序,而不是为怕麻烦禁止摆摊了事,那种一刀切的管理思维只是把方便留给了自己,而把困难留给了群众。
这也表明,政府部门在管理上不妨多些因势利导,多些从实际出发,多些服务思维,多些顺势而为,社会的运转也许就能更加和谐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