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徐颖 通讯员 李茜 鄢静慧
12月21日17时20分20秒,太阳运行至黄经270°,我们将迎来一年中的第二十二个节气——冬至。今年冬至交节的时间点,为128年来最早。并且,今年的冬至是在12月21日,恰逢农历冬月二十一,农历中的“日”和阳历中的“日”相同,60年才遇到一回,让这个冬至显得特殊。
本期《诗词中的二十四节气》,极目新闻记者专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教授程韬光,请他解读冬至相关诗词。
容易感发暮年的忧愁,但又不失随时节而动的希望
程韬光教授说,冬至是冬季里的重要时刻,自古以来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自然规律。
在古代,有“冬至大如年”之说。人们会进行各种庆祝活动,如祭祖、吃团圆饭、吃饺子等。天寒岁暮,文人墨客借此谈思念之情、说人生之味,将千种万种风情汇入诗中,让千百年后的我们,依然可以在古人笔下的冬日丽景中感悟人生。在陆游的这首《冬至》中,既有暮年的忧愁,又有随时节而动的希望。
冬至
宋·陆游
岁月难禁节物催,天涯回首意悲哀。
十年人向三巴老,一夜阳从九地来。
上马出门愁敛版,还家留客强传杯。
探春漫道江梅早,盘里酥花也斗开。
陆游是南宋时期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他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
程韬光介绍,在这首《冬至》诗中,陆游首先感叹岁月无情,节气的更替让人无法抗拒,天涯远望时心中涌起悲哀。他回忆起十年间在三巴(今重庆一带)的岁月,感叹人已经变得衰老。然而,在这冬至之夜,阳光仿佛从地下深处升起,带来了新的希望和温暖。诗人在出门上马时还带着忧愁,回到家中时尽力款待客人,劝他们多饮酒以解忧愁。最后,诗人写道,江边的梅花已经绽放,盘中的酥花也竞相开放,预示着春天的临近和新生活的开始。
冬至
明·王守仁
客床无寐听潜雷,珍重初阳夜半回。
天地未尝生意息,冰霜不耐鬓毛催。
春添衮线谁能补?岁晚心丹自动灰。
料得重闱强健在,早看消息报窗梅。
“王守仁”是谁?如果换一个名字“王阳明”,一定如雷贯耳。
程韬光教授介绍,王守仁,字阳明,是明代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他创立的心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首《冬至》诗,描写了诗人在冬至的夜晚难以入眠,听到潜伏在地下的雷声,引起了对春天初阳回归的珍视。诗人感慨天地间的勃勃生机,但冰霜无情催人老,岁月流逝,鬓发渐白。春天虽然能给人以新的希望和力量,但岁月不饶人,心如丹砂也会随着时间慢慢褪色。诗人在最后表达了对家人的关切,期待着窗边的梅花带来春天的消息。
古人对冬至的描写,充满着哲学的思考
冬至
明·刘基
冬至微阳斡化机,闭关独坐正相宜。
白杨风扫经霜叶,翠柏冰凝泣露枝。
日转天南林影觉,春生地底水泉知。
物华过眼成今古,愁绝看云有所思。
这首《冬至》诗的作者是刘基,他的另一个名字“刘伯温”也如雷贯耳。程韬光教授介绍,刘基,字伯温,元末明初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明朝开国元勋,“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刘基具有比较系统的文学思想,在明初文坛上占有重要地位。对明初文风由纤丽转向质朴起了重要作用。
这首《冬至》诗,通过描绘自然界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在冬至这一天的独到感受和思考。“冬至微阳斡化机”,意味着冬至虽是寒冷时节,但也有微弱的阳气开始运转,万物变化的机理在悄然启动。诗人闭关独坐,感受着这个时刻的适宜和宁静。屋外,风中的白杨树叶经过秋霜的洗礼,翠柏的枝条因冰霜而显得凝重,露水似乎在枝头哭泣。随着太阳的移动,林中的影子也随之变化,而春天的信息似乎已经从地下泉水的涌动中透露出来。“物华过眼成今古,愁绝看云有所思”,表达了诗人对于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在观赏云卷云舒时引发的思考。
冬至菊
明·李梦阳
至日贪看九日花,弄霜吞雪转宜夸。
思将正色留天地,肯使阴阳管岁华。
寒蒂已包重放萼,暖根应抱更生芽。
书云莫误祯祥奏,斗酒东篱自有家。
据程韬光教授介绍,李梦阳是明代文学家、书法家,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也强调复古。其诗风雄浑豪放,对后世影响深远。这首《冬至菊》诗,描绘了冬至时节菊花在寒冷中绽放的景象,通过冬菊来表达自己对于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在中国文化中,菊花是高洁、坚强的象征,常用来比喻人的品质。诗人在冬至赏菊,认为菊花即使在霜雪中也显得格外美丽,值得夸赞。希望菊花保持其鲜艳的颜色,不要让季节的更迭控制了它的花期。菊花的根部在寒风中依然孕育着新芽,象征着生命的力量和希望。最后,诗人引用古书上的说法,暗示不要错过好兆头,享受在菊花陪伴下的东篱时光。
王安石笔下的冬至节,就像诗歌版的《清明上河图》
冬至
宋·王安石
都城开博路,佳节一阳生。喜见儿童色,欢传市井声。
幽闲亦聚集,珍丽各携擎。却忆外年事,关商闭不行。
王安石是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他的这首冬至诗,仿佛是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的另一种诗意呈现,宋代都城的繁华、市井的热闹随着诗句一一铺陈在眼前。
程韬光教授介绍,这首《冬至》诗中,描述了冬至都城(指当时的首都开封)热闹非凡的景象。诗中提到“一阳生”指的是阴气到达极限,阳气开始滋生,冬至是自然界中阴阳转换的重要时刻。王安石通过观察和回忆,描绘了节日中人们的喜悦心情,同时也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
程韬光教授说,冬至是一年中黑夜最长的日子,但也是光明即将到来的预兆。传承“二十四节气”文化,就是领悟自然和生命本质的旅程。农谚有云:“冬至逢单挨冰冻,冬至逢双暖烘烘。”照此说法,今年冬天将会迎来极为寒冷的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