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卢成汉 通讯员 贺鹏 摄影: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邹斌
操作机器人,用镊子尖剥开一枚生鸡蛋的壳,露出0.02毫米厚的鸡蛋膜,再让机器人握住圆珠笔在鸡蛋膜上写下一个“绝”字;使用迷你机器人穿铅笔芯,铅笔芯准确穿进去且完好无损。这些“精、准、稳”的绝活,余乐练了整整10年。
今年32岁的余乐,是上汽通用汽车武汉分公司车身车间的机器人工程师,去年和今年先后荣获“荆楚工匠”称号和武汉市五一劳动奖章。
12月18日,极目新闻记者走进余乐所在车间,采访他绝活背后的故事。
1 用机器人在生鸡蛋膜上写字
用机器人剥生鸡蛋壳,0.02毫米的鸡蛋膜不破。当着极目新闻记者的面,余乐自信地展示了精妙的机器人操作技术。
只见他指令机器人用一只“手”握住一把普通的镊子,操作台上则摆着一枚刚买的生鸡蛋。他屏住呼吸,全神贯注,操作机器人轻轻戳破鸡蛋外壳,然后左挑右拨,剥开的区域慢慢扩大,露出完好无损的鸡蛋膜。一枚鸡蛋剥完,只用了6分钟。
“太精细了。真不容易!”记者不禁感叹。
“我最近还尝试了剥鹌鹑蛋。”余乐说,“鹌鹑蛋的壳和蛋膜更薄,剥起来难度更大,但都被我克服了。”
随后,余乐操作一台微型机器人,用圆珠笔在剥开的生鸡蛋膜上写下一个“绝”字。“这是绝活的‘绝’。”余乐笑道。
余乐还能用机器人写字、绘画、编程,行云流水。2023年,凭着这一绝活,他先后参加了武汉市总工会“武有绝活”技能大赛和湖北省总工会“鄂有绝活”技能大赛,一路闯关成功,获得“荆楚工匠”称号。
2 10年剥600多枚鸡蛋练绝活
10年前,学材料专业的余乐大学毕业后,进入上汽通用汽车武汉分公司。初入车间,一台台自动化设备让他觉得“很好玩”,于是决定当好这些设备的“管家”,负责它们的运维、保养、调试工作。
“入职当天,我从师傅们那里拿到了100G的学习资料。我放下所有业余活动,加强自动化、电气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工作时,我也会找机会练习机器人操作,熟悉调试方法。”余乐回忆。
机器人工作的精准度,来自操作人员的精细度。余乐深知此理,开始用鸡蛋练手艺。他到菜场买来整板鸡蛋,练习用机器人剥生鸡蛋壳。2周下来,60枚鸡蛋的鸡蛋膜全部被戳破。他没有放弃,先后练习了600多枚鸡蛋,终于能在1小时内剥开蛋壳,且鸡蛋膜完好无损。
去年的“武有绝活”大赛中,余乐只花了4分钟就剥开蛋壳,给评委留下了深刻印象。
去年12月的“鄂有绝活”大赛中,余乐更进一步:除了快速剥鸡蛋壳,他还操作迷你机器人,在0.02毫米厚的鸡蛋膜上写字。
工作期间,余乐带着9名同事,操控着车身车间1000多台机器人精准、快速、高效地工作,一台台新车从流水线下线。余乐也逐步成长为技术骨干,并成为公司北厂车身第一位机器人工程师。今年,他荣获武汉市五一劳动奖章。
3 带领团队突破国外技术封锁
2017年12月的一天,一个极具考验的技术问题不期而至。
“当时,我发现车辆天窗绲边工艺出现批量凹陷问题。如果等待国外供应商派专家来解决问题,车间至少要停产3天。”余乐回忆,“解决问题的技术,国外厂商对我们进行了封锁。如果不自主掌握这项技术,我们就会受制于人,造成企业损失。”
余乐主动请缨,尝试攻克难关。厂领导现场拍板,放手让他去干。
余乐带领团队,寻找问题症结。他们一遍遍验证机器人轨迹,用心感受机器人与金属板材接触时的脉动,发现机器人运行过程发生轻微抖动。余乐判断,这可能是运行轨迹不当所致。
为此,余乐和团队成员连续工作36小时,不断尝试调试方法,研究出C型轨迹绲边法,解决了机器人抖动造成的绲边凹陷问题。
随后,余乐编写了《机器人绲边调试技巧》学习资料,带教出多名绲边大师。
4 8年增收节支2000多万元
“当前汽车制造行业国际竞争日益加剧,只有技能人才合力,才能实现我国汽车制造业转型突围,将新质生产力稳步推进。”余乐说,十年如一日的打磨、钻研,让他有了底气,“这是我们年轻人的使命和担当。”
2019年10月,余乐所在车间上了一款新车型。供应商调试安装好设备后,部分机器人的运转效率降低了,1小时装配车身从40台降至30台,严重影响企业的产能与效益。
余乐与团队成员利用交接班时间查找问题原因,发现供应商进行项目改造时,程序设置冗余,导致机器人的运行时间被严重浪费。于是,他们利用每天凌晨5时30分到6时的停线时间,一台一台调试。一周后,30多台机器人全部恢复每小时40台的产能,企业每年因此增加收益200多万元。
涂胶出胶阀是车辆“胶接”中的一种装置,能增加车辆的安全性。但在生产过程中,该装置打出胶水后,时常出现滴漏现象,不仅浪费,还不环保。2020年,受小朋友玩抽筒式玩具水枪的启发,余乐发明了一种防滴漏涂胶出胶阀,将顶伸式改为回抽式。仅这一项,每年可为企业节省160万元。
2022年,在公司新能源转型的关键时刻期,余乐带领团队完成了2条线体、3个全新车型、近百台机器人和PLC设备的自主调试,为公司新项目投资节省380万元……
一项统计显示,过去8年里,余乐先后开发1项国家发明、4项国家新型技术发明、129个自主改进创新项目,累计为企业增收节支2000多万元。
“最近我正在努力学习AI技术及应用。”余乐告诉记者,“AI展现的创新性令人惊叹,它将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我们唯有持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更好地适应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