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评论员 屈旌
极目锐评
日前,广电总局网络视听司发布《管理提示(AI魔改)》,要求各相关省局督促辖区内短视频平台排查清理AI(人工智能)“魔改”影视剧的短视频。各平台要严格落实生成式AI内容审核要求,对各自开发的大模型或AI特效功能等进行自查,对在平台上使用、传播的各类相关技术产品严格准入和监看,对AI生成内容做出显著提示。(据12月10日澎湃新闻)
AI“魔改”经典影视剧的短视频,最近在各大平台刷屏。林黛玉玩起“倒拔垂杨柳”,刘备和张飞成了 “变种人”,唐僧和女儿国国王激情热吻,容嬷嬷给紫薇喂烤肠,甄嬛举起冲锋枪对准污蔑自己的祺贵人……各种与原作大相径庭的魔幻场面,经过AI的渲染演绎,呈现在观众面前。喜欢这类视频的人,看得不亦乐乎。但也有不少网友觉得,这也太“毁童年”了。
对于那些对经典影视剧烂熟于心的人来说,AI“魔改”视频可能的确只是一种娱乐和消遣,有的是为了消解原作中的“意难平”,有的纯粹只是追求一种反差的“爽感”。但是当以假乱真的AI“魔改”大行其道,很难说这里面还残留几分纯粹的娱乐和分享精神。很多专门从事“魔改”的博主会问粉丝“想看什么”,然后根据粉丝要求推出作品,可见一些人的“只是玩一下”,已经成为另一些人博取流量的“商机”。
过度泛滥、荒诞的“魔改”,背离了原著的精神内核,抛弃了经典作品中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是对传统文化认知的严重冲击。经典IP承载着特定的历史记忆和社会意义,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肆意篡改可能导致公众的理解偏差,使经典文化在娱乐化的浪潮中逐渐失去其本真和质感。某些AI生成的内容以假乱真,混淆观众视听,尤其是对于缺乏辨别能力的未成年人而言,容易造成不良影响。
此外,AI“魔改”视频往往未经原作者授权,涉嫌侵犯知识产权,长此以往,不仅会挫伤原创者的积极性,还会破坏整个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
适度的二次创作能够激发新的艺术灵感,促进文化的多元发展;但一旦越过合理界限,则会带来负面效应。面对“魔改”乱象,广电总局及时出手,有利于从源头上遏制利用AI恶搞的蔓延趋势,保护原创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网络视听环境的健康有序。
AI技术在影视创作中的应用潜力巨大,它能让创作者的灵感更好地呈现出来,给观众带来前所未有的视听体验,对此我们理应保持开放和包容的态度。但是,这种应用只有建立在遵守法律、尊重原创的基础之上,才能发挥出更大的价值。
广大观众也应该认识到,如果侵权行为泛滥,导致原创萎缩,“魔改”也就失去了素材。我们不能为了追求一时的刺激,放任无底线“魔改”对整个创作环境的破坏。在享受AI技术带来的全新娱乐体验的同时,大家都应树立明确的边界意识,爱护经典,尊重原创,成为优秀作品和文化记忆的守护者。
文汇报:对于AI“魔改”不能一笑了之,创作者、平台方和监管部门都该保持一份警惕,用行动还文艺作品一片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