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耀生(中)回到宜昌与家人团聚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刘俊华 通讯员陈娅君摄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刘俊华 通讯员 陈娅君
如果不是十几天前接到湖北宜昌民警的电话,郑耀生(化名)还在山东济宁过着宁静的生活。他怎么也想不到,千里之外的宜昌,还有亲人一直盼着他回家。而这一盼,就是41年。
11月30日,郑耀生怀着忐忑又复杂的心情,从济宁赶到宜昌和亲人团聚。
1
母子相认如做梦,方知家乡是异乡
11月30日一大早,郑女士(化姓)就在宜昌市伍家岗区公安分局焦急地等待失联41年的小儿子。
“耀耀!”一辆车停在公安分局大院,车上下来一名中年男子,郑女士一眼就认出了郑耀生,边喊边迎了上去。大儿子在一旁照料着她。母子三人相拥在一起,泪如雨下,有无数的话想说却又不知从何说起。
“你怎么就跟着别人走了呢?”郑女士紧紧抱着郑耀生,既心疼又责备地问。
“他当时才3岁,太小了,什么都不懂。”一旁的亲戚宽慰道。
郑耀生动了动嘴唇,想说些什么,却又哽住了,只是把母亲再抱紧了一些。
对于这场相认,郑耀生觉得像是在做梦。数十年来,他一直以为自己是土生土长的山东人,没想到他的家乡原来是在千里之外的宜昌,亲人们一直苦苦盼着他回家。
在房间里坐定后,郑耀生拿出手机,用浓浓的山东口音给母亲介绍自己在山东的家。郑女士也翻出手机里的翻旧照片说:“耀耀,你看这就是你小时候的照片,和现在一模一样。”
郑女士一直紧紧挽着郑耀生的胳膊,寸步不离,好像生怕他再次离开自己。
2
儿时江边一转身,亲人心头留伤痕
郑女士家住宜昌市伍家岗区。她有2个儿子,郑耀生排行第二。41年前,一家人住在长江边的九码头附近。她的丈夫工作地点离家比较远,平时难得回家一趟。她一边在工厂上班,一边照顾兄弟俩。周末时,她总要骑着“二八大杠”自行车,前面载着小儿子,后面载着大儿子,回家烧菜给他们改善伙食。
1983年3月20日,那一天对郑女士来说刻骨铭心。当天上午,她在家中做饭,公公带着3岁多的小耀生在江边玩耍。快到中午,公公准备带小耀生回家吃饭。由于上楼的楼梯很长,公公想先把小耀生的童车搬上楼。他叮嘱小耀生不要乱跑,便拎着童车上楼了。但当他下楼时,喧闹嘈杂的街道边,已不见小耀生的身影。
郑女士闻讯冲下楼,在九码头附近的大街小巷疯狂寻找。亲戚们得到消息,也帮忙挨家挨户询问,码头、汽车站、火车站等地都问遍了,始终未能发现小耀生的踪迹。
郑女士夫妇随即向宜昌市公安局伍家岗区分局报警。民警迅速开展调查,但受技术条件限制,没有发现有价值的线索,案件进展缓慢。
“自从孩子走失后,我们四处张贴寻人启事,用尽了一切可能的办法。每当有人提供线索,我们都会奔赴外地寻找,但每次都是失望而归……”郑女士回忆起这段艰难的寻子历程,再次泪流满面。她的公公、婆婆因为自责,一直郁郁寡欢,不久便相继离世;2010年,她的丈夫也带着遗憾去世。
“找孩子已经变成了一种执念,不是想放弃就能放弃的。”就这样,郑女士带着大儿子,一直在宜昌寻找郑耀生。
3
民警接力啃积案,失散之家得团圆
郑女士寻子的同时,宜昌公安民警也在默默努力。41年里,尽管郑女士当时报案的派出所和公安分局搬迁到了新址,最初办理此案的民警也陆续退休,但郑耀生失踪案并没有尘封在档案室里,一拨拨民警仍在坚持不懈地追查。
2021年,公安部在全国范围内启动“团圆行动”,全力侦破儿童失踪积案。寻找郑耀生的接力棒,交到了伍家岗区公安分局民警金殿彪手中。和老一辈民警一样,他重新梳理案件,搜集了郑耀生一家人不同时期的照片,并采集了郑女士的DNA信息上传至相关系统。
看到民警采集信息,郑女士以为他们有了小儿子的消息,每隔一段时间,她都要找金殿彪打听情况。金殿彪每一次都会耐心劝慰她。
“郑阿姨已经70多岁了,没有确切的消息,我不忍心主动打电话给她,生怕让她的希望又变为失望。”金殿彪对极目新闻记者说。
今年11月,郑耀生失踪案迎来转机。通过技术分析,民警发现,在山东济宁生活的男子王某,与郑耀生相似度极高。伍家岗区公安分局迅速联系济宁警方,通知王某采集DNA信息。
几天后,好消息传来,王某与郑女士的DNA信息高度吻合。警方通过进一步分析和比对确认,王某就是当年走失的郑耀生。
宜昌警方打电话通知郑耀生来宜昌认亲,此时,他才知道自己的身世。
郑耀生告诉记者,他不记得自己小时候是如何失踪的。他只记得自己曾有一辆小童车,家的附近有山有水,而山东济宁也是有山有水,因此他从未怀疑过自己的身世。多年前他便成了家,育有2个子女。幸运的是,山东的家人一直对他很好。
11月30日,在宜昌市公安局伍家岗区分局的组织下,郑耀生从济宁回到宜昌,与亲生母亲、哥哥以及其他亲人相认。
当天,在母亲和哥哥的陪同下,郑耀生来到父亲坟前祭拜,以告慰父亲的在天之灵。
“你不要有心理负担,以后宜昌是你的家,山东那边也是你的家。”哥哥对郑耀生说。
至此,郑女士持续41年的寻子之路,终于有了圆满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