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曹雪娇 李迎
11月28日,第11批43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的遗骸搭乘空军运-20飞机回国。下午1时45分,运送烈士遗骸的车辆抵达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门口。43位志愿军烈士将安葬在这里。
当天,沈阳市气温已降至零下。抗美援朝烈士陵园门口,市民手持国旗自发等候在道路两侧,队伍绵延近500米。
市民带着苹果迎接烈士回家
28日上午9时许,在抗美援朝烈士陵园门口,已有不少市民前来等待,迎接烈士回家。25岁的刘瑞恒是志愿军烈士亲属的后代,他手捧着亲人的黑白照片在陵园前等待。据他介绍,照片中的人是他的三姥爷,于1953年牺牲,年仅19岁。“我入伍之前母亲给我讲了他的故事,那时我的年龄也是十八九岁,和三姥爷参加抗美援朝的年龄相仿。”刘瑞恒说,目前三姥爷的遗骸还未找到。此次,他带着三姥爷的照片前来,“想让他知道他的战友已经回家,我们都很想念他。”
庞女士是一名军属,她特意带着一个苹果前来烈士陵园门口迎接志愿军烈士回家,她说:“苹果管够,我们不会忘记这段历史。”
志愿军老兵唱起抗美援朝歌曲
28日上午,几位志愿军老兵也来到烈士陵园,迎接战友回家。
“战友、英雄们,我们现在的志愿军老战士欢迎你们回家。”89岁的老兵马秀祥看到运送烈士遗骸的车队,不由得回忆起当年朝鲜战场上的情形。他说,当时战友牺牲后,活着的人就会用一块白布把遗体裹起来就地掩埋。
90岁的曾国兴一身军装,出现在迎接战友的队伍中。他回忆起当年入朝作战的场景。1950年12月31日,在“三八线”附近的临津江,志愿军入朝作战第三次战役序幕拉开,志愿军在桥梁被炸毁的情况下渡江冲锋,曾国兴和战友还在现场唱起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志愿军第38军的老兵刘忠,用歌声迎战友回国,他用中朝双语唱起了抗美援朝经典歌曲《英雄的汽车司机员》,他说这首歌描述的是给前方送炮弹、送粮食的战士们。“我希望战友们回来以后能和家人团聚,回到祖国的怀抱,我向他们表示敬意。”刘忠说。
虽然天气寒冷,93岁的志愿军老兵李维波,身着军装,胸前佩戴勋章,站在路边格外显眼。今年是他第11年亲自迎接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
和去年不同的是,这一次他带着女儿、外孙女、重外孙女,祖孙四代人一起来到烈士陵园,“他们长眠在国外,国家、战友、亲人的想念,这些让我心痛,所以我们四代人一起过来接他们回家。”李维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