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南开大学获悉,古典文学研究学者、南开大学讲席教授叶嘉莹,于2024年11月24日去世,享年100岁。一生与诗为伴,被称为“诗的女儿”的叶嘉莹,走完了自己的诗词人生。
叶嘉莹,1924年出生于北京一个书香之家,是辅仁大学古典文学高才生、加拿大皇家学会唯一一位中国古典文学院士。
弃医从文志在传承中华诗词文化
如果不是因为抗战,叶嘉莹也有可能成为一名医生,可她最终选择了辅仁大学的国文系,志在做一名中华诗词文化的传承者。
从1945年起,叶嘉莹以一方讲台传授浩瀚的中国古典诗词,她还接受了哈佛大学、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等众多高校的邀请,为欧美汉学研究者讲解中华古典文学。
作为在海外传授中国古典文学时间最长、弟子最多、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华裔女学者,叶嘉莹门下学生遍布世界各地。
写信申请回国传承中华诗教
1978年,叶嘉莹从报纸上得知国内恢复高考的消息,即刻给国家教委写了一封长信,表示不要任何报酬,希望能回国教书。
1979年春,叶嘉莹在南开大学开始了她回国讲学的第一课,一间可坐300人左右的大阶梯教室“人满为患”,教室台阶、窗台上都坐着学生,数学家陈省身也挤在台下。她带领学生们踏上了一场如痴如醉的中国诗词之旅,为逐步恢复生机的中国高等学府,带来了一股清新之风。
此后,叶嘉莹在中国各大高校讲授诗词,像候鸟一样往返于太平洋两岸,并且在南开大学创办了中华诗教与古典文化研究所。“书生报国成何计,难忘诗骚李杜魂。”她曾在诗中这样写道。
在南开,她的课堂座无虚席,一次,连她自己也挤不进教室门,学生们听到不肯下课。“白昼谈诗夜讲词,诸生与我共成痴。”叶嘉莹用这样的诗句记录下她对教学的热爱。
2015年,南开大学为叶嘉莹建了一栋古朴雅致的书院——迦陵学舍(迦陵是她的号)。这一年,她正式结束了几十年来旅居海外的生活,定居南开园。
她说一生“只为一件事而来”
叶嘉莹曾说自己一生“只为一件事而来”,那就是中国诗词的创作、研究和教育。对诗的俯拾,是她一生的平仄,“这么好的东西怎么能不讲给年轻人知道?你不能讲给年轻人知道,你不但是对不起下面的年轻人,你上也对不起古人”。
90岁生日时她说,“如果人有来生,我就还做一个教师,仍然要教古典诗词”。95岁时,她又提起另一个愿望,“在有生之年,把即将失传的吟诵留给后学者”。
尽管生活极度节俭,叶嘉莹还是将自己毕生积蓄捐赠给南开大学教育基金会,用于支持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累计3568万元,她也成为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有人好奇为什么要做出这样的决定?她回答,“我的莲花总会凋落,我要把莲子留下
极目新闻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