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耘芳
我心中的一座城,地处大别山西南麓。县城所在地二郎店,大小礼山将它紧紧地包围,人们习惯叫它山城,一条涓涓流淌的澴河从县城中央穿过。
澴河,赋予山城以灵性,曾几时又阻碍了山城的经济社会发展,影响人们生活。近年来,澴河上架起八座横跨东西的桥梁,彻底解决了山城二十万居民过河难、行路难的问题。
据《大悟县志》记载,三国时期的孙权,曾猎于此,故名二郎店。革命战争年代,大悟有十六万人参加革命,七万人英勇牺牲,走出了37位共和国开国将军,是全国十大将军县之一。县城东边有双峰对峙的大小礼山,北边有雄视四方的大魁山,西边有风车竞转的易家岭,南边有深林茂密的泉水寨,四座山峰如狮如龙,将县城揽在怀抱之中。一条数百米宽的澴河从县城中间穿行而过,把小小山城划成两半。
澴河发源于大悟西北与河南省信阳市交界的光头山。奔流不息的河水经过县城后,一路弯弯曲曲,流过大悟的阳平、芳畈等几个乡镇后,进入孝昌县,继续南流,最终汇入长江。涓涓流淌的澴河水,滋润了两岸一望无际的庄稼,养育了三十多万两岸群众,也给山城增添了激情与活力。
我在山城出生,读书成长,并且在这里工作,目睹了山城的变迁,也饱尝过澴河对人们生活的困扰,也就是过河难、行路难、进城难的问题。每每提到澴河,居住在山城二郎街上,年过八旬、身体健康的舅舅总是回忆说,从前,二郎店只有一座两尺宽的木桥,连通澴河两岸。这座木桥多次被洪水冲毁,毁了又搭,搭了又毁。没有桥的时候,想过河办事就太难了。冬天,北风萧萧,雪花飘飘,澴河上结冰,过河还要花钱请人背。夏天,山洪暴发,澴河涨水,南来北往做生意的人要过河,只能赌运气。水性好、识水路的人,能够幸运地过河;偶尔,有的人抢着过河,往往被无情的洪水冲走,从此没有音讯——这样的悲剧,舅舅知道好几起。
1942年抗战时期,为方便群众过河,新四军在泉水寨山脚下修了一座石堤漫水桥。天晴时行走,倒也方便。只是经过多年洪水冲洗,漫水桥时常被冲断冲垮。后来,又几度重新修建、加固。
1970年8月,澴河大桥破土动工,全桥6孔,全长264米,净宽7米。它的建成,使澴河东岸迅速发展为一片新城区。如今,山城东西区划明显,西边布局是商业、工业、文化、政府所在地,东边是农贸、学校、文化场所。
改革开放后,大悟的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城市建设只能沿着澴河两岸布局,城镇建设到哪里,桥梁就必须建到哪里。1991年,在澴河大桥上游再建澴河二桥,桥面净宽10.3米,桥孔采用跨径45米的双曲拱,是当时孝感市内跨度最大的桥梁。2001年,又在澴河二桥上游,京珠高速连接线上,建成澴河三桥,桥面净宽9米。2013年,又在漫水桥下游,建成10孔空心板梁桥,命名为黄土桥大桥,用来打通环城南路。后来,又在黄土大桥的下游,兴建了薰衣草大桥,将城西的阳平工业园与城东的S324省道连接起来。
此外,还有故事。1983年,大悟县第一中学为了适应新时代教育工作需要,在大悟北部建起了新校址。为了东西城区几千名学生上学方便安全,新一中校门口建起了一座现代化铁索斜拉桥,桥上只允许人和自行车通过。气势恢宏的铁索大桥,解决了学生行路难问题,成了山城一道亮丽的风景。每天早晚,铁索桥边的澴河公园里,成群结队的山城居民来这里唱歌跳舞。
要想富,先修路。京港澳高速公路穿越大悟,让大悟人民在享受便捷的同时,充分认识到高速公路的巨大带动作用。于是,县委、县政府多方筹措资金,十年间修通了G346、武大高速两条高速公路,打通了G107、宋应公路,黄土公路三条省级公路,将原来的京港澳高速四车道改成八车道。
老区人民似乎还有点得陇望蜀,多年来一直盼望修铁路。真是想什么来什么。2012年,京广高速铁路建成通车,孝感北站建在大悟,让人们南来北往更加快捷、方便、高速。
面对新的机遇,全县二十个乡镇想方设法修公路。如今全县村村通了柏油路,实现每个乡镇半小时能到山城的目标。还修建了山城外围的循环公路,大大缓解了城区的交通压力。
城与桥,桥与路,路与人,环环相扣。一座小小山城,一条生生不息的澴河,因桥而通,因桥而美,因桥而富。
如今,山城城区建设井然有序,一批批高楼拔地而起,上百家企业落户山城。由于交通十分便利,广大农民将板栗、茶叶、红薯、花生、油茶等一些土特产畅销全国各地。茶余饭后,有事无事,舅舅总是要到桥梁上走走看看,还时不时地发表感慨,老区人民的生活,如同吃甘蔗上楼梯,步步高,节节甜。
这就是我的家乡,这就是八桥卧波的大悟山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