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吕锐 通讯员 张云鹏
他的名字里带着“涛”字,在工程施工领域打拼近20年,历经南京四桥、武汉二七长江大桥、武汉左岸大道、河南沁伊高速等多个重点工程。
与水相近,与桥难分。从设计员到技术专家再到项目技术总工、项目负责人,他对技术的追求始终“涛声依旧”,他就是中交二航局河南沁伊高速公路项目负责人曹勤涛,项目遇到困难,有他在就如有了中流砥柱。
17.2%到3.16%的“跨越”
2014年,曹勤涛从中交二航局海外项目调入六公司技术中心,负责厦漳同城大道沙洲岛特大桥技术攻关事宜,该桥是世界最宽单塔斜拉桥。其中,西溪主桥地处涨落潮水域,最大潮差达6.7米。
面对大潮差水域,他对承台围堰结构及施工技术进行针对性研究,创造性提出并发明圆弧拱形效应的围堰结构及相应工装,攻克了沿海复杂水文地质环境下大型水上桥梁基础施工系列难题。
2021年,曹勤涛投身武汉左岸大道项目。建设之初,项目团队发现垫块平均印迹发生率高达17.2%,而建设方要求这一比例不得高于8%。为保证预制梁的耐久性和成品完整性,曹勤涛挂帅担任QC团队负责人解决问题。在排除掉保湿养护时间不足、环境温度过低等常规因素后,曹勤涛将目光瞄准垫块本身,发现浇筑前的垫块一直处于干燥状态,导致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垫块周围水泥浆中水分被垫块吸收,干湿色差自然让垫块出现印迹。项目QC团队决定将垫块提前一天充分泡水,等泥浆湿润浸透后再安装。结果显示,垫块印迹发生率降至10%。
“继续实验,降低印记发生率!”曹勤涛带领团队最终将问题锁定在垫块与模板接触的问题上:圆饼形混凝土垫块,与模板接触点位置附近空间较小,水泥浆受自身表面张力的作用不易进入,拆模后垫块表面及周围无法被水泥浆覆盖,从而导致垫块外露,形成垫块印迹。项目QC团队迅速将圆饼形垫块更换为圆形尖头垫块,垫块与模板的接触面积大大减少,让水泥浆得到充分填充。经过多种手段调整,混凝土垫块印迹发生率最终控制在了3.16%。
从无到有成就国际先进
2023年,曹勤涛转战河南沁伊高速公路项目,该项目线路全长13.121千米,桥梁占比71%。制梁工期紧,施工跨越黄河、黄河湿地保护区,环保要求高,项目所在地全年最高温差近60摄氏度,冬季制梁何以保质保量令人发愁……
“没有路,我就和大家一起蹚出一条路来!”在反复请教技术中心有关专家后,一条“调研-设计-建设”三步走的思路在曹勤涛脑海里逐渐清晰:首先是选派技术骨干前往国内同类型重点工程考察,调研所有具备参考、借鉴意义的预制梁梁场,比较其优势和短板;其次带领技术团队谋划适用于本项目的梁场蓝图,从整体布局到功能分区,再到工艺工法乃至工装设备,全部重新设计;最后则是在通过设计审核后迅速落地实施,投入各类资源要素加紧组织生产。
一个月后,经过方案比选、专家论证、顾问咨询出具意见等系列必要程序,一座集合“制-存-运-架”全过程数字化智能决策管理的智慧梁场在图纸上赫然成形。
又过去70天,这座占地面积64亩、容纳8个功能区、以“施工工序固定,施工区域循环”的环形流水化生产方式的崭新梁场落成。2024年6月,该项目智慧梁场关键技术被中国公路建设行业协会评为国际先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