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徐蔚
继9月1日普通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上限下调至2.5%之后,10月1日起,分红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上限、万能型保险产品最低保证利率上限分别下调至2.0%、1.5%。极目新闻记者关注到,10月以来,分红险新产品陆续上新,不过,“复杂”“不确定收益”的特性让投资者持谨慎观望态度。业内人士认为,无论是渠道适应分红险销售,还是客户消费倾向的转变,都需要一段时间。
分红险上新遇冷
今年8月,《关于健全人身保险产品定价机制的通知》(下称《通知》)下发,明确9月1日起,新备案的普通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上限为2.5%;10月1日起,新备案的分红险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上限为2.0%,新备案的万能型保险产品最低保证利率上限为1.5%。
根据监管部门的要求,保险公司已于9月30日下架了多款预定利率高于监管规定的分红险产品。记者注意到,现在中国人寿、工银安盛人寿、中意人寿、交银人寿、华泰人寿等保险公司都陆续上新分红险产品。
“最近客户的咨询和投保热度没有8月份那么高,因为8月31日前下架的是预定利率3%的产品,因其以现金价值的形式把合同利益确定的展示出来,相较于分红险预定利率2.5%+分红而言,确定性优势更大一些。所以,更多人还是选择了8月31日之前的产品。”一位保险经纪人表示,不过,在利率下行大趋势下,保险产品能够提前锁定长期收益,虽然预定利率下调,但还是能够满足客户对中长期稳定收益的需求。
也有头部寿险公司人士向记者表示,近期资本市场火热,吸引了大批投资者关注,“这或多或少会影响保险的销售,许多人对分红险也持观望态度。”
一位一线保险销售人员表示,产品复杂、浮动收益等因素抬高了客户的入局门槛。“大部分客户,尤其是新客户,都更偏好保证型收益,我们也不可能跟客户保证未来的收益,再加上分红实现率较难理解,对我们销售来说还是有些难度的。”
更考验公司投资能力
近年来,随着资管新规打破刚兑、利率走低,分红险被业内认为是最具发展前景的险种之一,将重新成为主流保险产品。在政策上,9月11日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中,首提“支持浮动收益型保险发展”,浮动收益型保险就包括分红险。保险公司也将分红险作为发展重点。在今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中,不少上市险企明确表示,分红险产品未来将占领“半壁江山”。
不过,记者统计发现,6家上市险企2023年度披露的574款分红险产品中,有67.29%的产品2023年度红利实现率不足100%。各大险企的公告中解释称,2023年度分红险产品的分红实现率普遍低于预期,主要是受股票、债市行情震荡影响,保险公司投资组合的实际回报率波动较大,直接影响分红险产品的最终分红比率。
据了解,分红险的收益分为保证收益和非保证收益两部分。保证收益就是预定利率,是分红险产品定价时为保单设计的利率,写入合同;非保证收益即分红,根据相关规定,保险公司应至少将分红保险业务当年度可分配盈余的70%分配给客户。
那么,什么人群适合购买分红险?资深保险经纪人孙雅杰接受极目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分红本质是投资行为,选分红选的就是公司的经营能力,分红险是利率敏感性产品,能够随利率波动共享保司经营成果,穿越周期。“分红型保险适合有理财需求、有规划性、稳健型的投保人,能够满足他们长期理财、保障生活的需求。”孙雅杰指出,未来能够真正稳定锁定持续现金流的产品越来越少,但另一方面也给了市场更大的活力,对保险公司的审慎经营、产品自主研发、资管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产品的丰富化和复杂化也对从业者提出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