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张艳 摄影: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肖颢
10月18日下午,“万物在场,恍若天成——何向阳四十年诗选《如初》分享会在汉口卓尔书店举行,长江文学周的重磅活动——“书香街巷·遇见大家”城市公共悦读系列活动也由此拉开帷幕。
分享会由诗人、武汉文学院签约专业作家、《芳草》特约编辑林东林主持,嘉宾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武汉文学院院长张执浩,浙江文艺出版社常务副社长、上海分社社长曹元勇和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荣光启等嘉宾分享了,阅读《如初》的感受。
对诗歌写作的信仰一直没变
何向阳,诗人、作家、学者,现为中国作协创联部主任。她的许多作品被译为英、俄、韩、西班牙文。2001年,何向阳评论作品《12个∶1998年的孩子》荣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成为获得该奖项的首位女性评论家。
在分享会上,何向阳介绍,诗集《如初》是她40年的岁月沉淀之作,所选诗歌的创作时间横跨1980至2020年代,囊括她4个时期创作的诗歌精品,以及近年诗歌探索的新作。“我把这本诗集以4个10年为界分为四辑。”何向阳说,这多年她对诗歌写作的信仰没变,她尊重写下的每一行文字。
何向阳说,她的第一个10年“似你所见”,正好是20世纪80年代,她还处于少女时代,在校园求学,诗歌“青涩且羞涩,但很勇敢”;第二个10年“犹在镜中”,她仿佛揽镜自照,开始向内探索和审视,诗歌有所成熟;第三个10年“提灯而行”,正好是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她诗歌创作减少,侧重理论评论,诗歌创作呈现出一个小心翼翼地探索者的形象;第四个10年“是身如焰”,她迎来了自己诗歌创作井喷时代,可谓“熊熊燃烧,大步流量”,因此这个时期的诗歌她选了85首放入了《如初》,数量正好是整本书的一半。
诗集为何取名“如初”?在何向阳眼中,“种子的如初,是破芽而出;春天的如初,是绽放的生机勃勃的一种场面。我很喜欢这样的一种意象。”
她的短句像雨滴弹跳出的音符
诗歌分享,诗情翩跹。张执浩翻开《如初》,朗诵起来:“我越来越喜欢/微小的事物/湖水上的晨曦/船桨划过的/涟漪/蜻蜓点水的微澜/在我心中/不为人知的/汹涌的/波浪……”
张执浩也是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我从来没有像前几天一样如此密集地阅读这么多诗歌,并做了大量的笔记和眉批。”他坦言自己为这场分享会做足了功课。
张执浩说,自己跟何向阳是同年代生人,也是在差不多的年纪爱上写诗,走上文学之路,他却没有何向阳这样的勇气检阅自己诗歌创作的40年,“这是一个极其重大的事件,作者一定对自己的晚期写作有了充分的认知和确凿无疑的把握,她知道她后面如何继续。”
《如初》所选诗歌,几乎全部是短句子,对于这种写作特点,张执浩生动比喻:“这是雨后从树枝上滴下来的雨滴式的结构方式,很多一行就是一个一个词甚至一个一个字,从树枝上面晶莹剔透地掉落到地面上,然后弹跳出一种水花式反响的声音。”
“她在诗歌的形式上40年如一日,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事情,能够坚持穿透她早期的青春期,写到中年的状态,再到现在有着比较成熟的精神背景下的一种语言表达惯式。看似简单,却极为丰沛,用祈愿的语调,珠连的句式,春雨润无声地打动人心。”张执浩说。
“她需要勇气,从少年的写作一直走到今天。”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荣光启称何向阳40年坚持不容易。他说把《如初》从最后一首诗一页一页地往前倒着读,会发现除了始终贯穿的说话方式,还有一个始终贯穿的主题,那就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