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柯称 摄影: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黄士峰 通讯员 李芙蓉 袁润强
“你好”“你好”……10月14日,武汉大学附属中学的校园里,一名“老外”频频跟学生打着招呼。“这是新来的外教吗?怎么穿的校服跟我们款式不一样?”有学生不解地问道。
原来,他是德国莫尔斯市雅德芬高级文理中学校长克拉克。最近几天,克拉克带着学校24名学生和4名教师来到武汉,在武大附中体验原汁原味的中国课程。而他身上穿的,是7年前带队来访学时获赠的礼物。
中德学生同上一天课
7:30参加升旗仪式;8:00开始跟班听课;10:30大课间一起跑操……武大附中教学负责人介绍,德国师生来校前,克拉克就提出,不用安排一些特别的活动,就按照平时的课表一起上课。
“只有体验最真实的生活,才能增进相互的理解,加强两国青少年的友谊。”克拉克接受极目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武大附中师生去德国访问时,他们就是本着这一原则,展示自己最真实的校园生活。
雅德芬高级文理中学是德国少有的开设中文选修课的高中,来访学生都有一定中文基础,但上午的语文、数学等课程,对他们来说想听懂还是难度较大。到了下午,正好是武大附中科技实验类课程,德国学生上得更有意思。
在物理实验室,中德学生一起利用硬纸板、注射器、软管、热熔胶枪等,制作简易液压起重机。一名德国学生实验成功后,在自己的成果上用中文写下“我们喜欢中国”“我们喜欢物理学”。
在化学实验室,同学们体验了一把“掌上火焰”——用湿润的手捧起含有丁烷的泡沫,点燃后“传递”给下一个同学。德国学生一一尝试后大呼“神奇”。
在生物实验室,同学们在专业的生物洁净安全柜里,进行了菊花的组织培养。德国学生和中国学生配合,完成了前期步骤,后续步骤将留给武大附中同学继续完成。
“自己动手很有意思,我们以前没有机会做这么多实验。”一名德国学生,在听说这些实验是武大附中“珞珈山青年科学院”常见的课程后非常羡慕。
实验课后是体育课,中德学生进行了一场篮球友谊赛,德国学生还体验了乒乓球、羽毛球、跆拳道等项目的课程。
德国老友住进自己家
本次来汉的德国学生,绝大多数是第一次来中国,但有人对中国学生并不陌生。
17岁的Svea Langer就是其中之一,去年暑假她在德国将武大外校(武大附中初中部)学生卢熙媛,接到自己家中住了3天。这次来访,卢熙媛升到高一,正好负责接待Svea,又将她接回自家同住。
“老朋友一见面就很熟悉,没有一点局促感。”卢熙媛说,在德国相识后,两人一直保持着邮件往来,Svea还为她专门申请了微信账号,两人经常聊天。
“武汉很大,很美丽,武大附中也很现代化。”Svea告诉极目新闻记者,这次所有同学都住在中国家庭里,周末她跟卢熙媛的家人一起游览了湖北省博物馆,还去逛了商场,“商场也特别大。”
克拉克校长介绍,该校约有8%的学生选修了中文,因此早在2012年就开始和武大附中开展定期互访活动,每一次都会安排学生在本地家庭住宿,增进相互的了解。
“我上一次来是2019年,此后就因为疫情中断了。5年后再来,我发现武大附中又有很大变化,这也体现了中国的发展速度。”克拉克说,他身上的校服见证了两校之间的友谊,今后这种互访活动还要继续坚持下去。
武大附中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武汉市首批特色示范校、武汉市国际理解教育示范校,该校开设有“德语+英语”“法语+英语”“西班牙语+英语”三类多语种班,和多所国外学校都有交流。其中,因为雅德芬高级文理中学也是以科学教育和多语种教育为特色,所以双方合作最为深入。“目前,受疫情影响的国际交流活动都已逐步恢复,这对中外学生的成长都非常有益。”该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