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05日

专访新中国第一位文学博士莫砺锋教授:

“做自己热爱的行当,才能发挥最大的价值”

莫砺锋 本版图片由长江讲坛提供

莫砺锋给读者签名

莫砺锋做客长江讲坛,座无虚席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徐颖

他是新中国第一位文学博士,他与新中国同龄,他的人生经历,见证着新中国的发展历程。

国庆节前,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南京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莫砺锋,受邀参加“书香长江”阅读周·武汉书展,亮相长江讲坛,解读他心目中的苏东坡。

75岁的莫砺锋学识渊博,博闻强记,还时不时以当下时兴的网络语言来些小幽默,长江报告厅座无虚席,传来一阵又一阵的笑声。讲座结束后,莫砺锋教授接受了极目新闻记者的专访。

偶像——

我是狂热的东坡粉丝,我太爱他了

极目新闻:苏东坡火了千余年,您觉得是什么原因?

莫砺锋:苏东坡是高风亮节的政治家,也是勤政爱民的地方官;既是勤奋的天才,又是平易近人的大名士;是热爱生活的普通人,也是风雨人生中勇毅前行的逐客。

苏东坡对传统文化的贡献涉及许多方面,除了诗词文以外,他在艺术、政治、哲学、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等领域都给后人留下了财富,比如他曾策划的广州最早的“竹渠引水”自来水系统,他始创“东坡肉”等。

苏东坡张开双臂拥抱整个人生,不论是锦衣玉食的顺达人生,还是风雨飘摇的艰难困境,苏东坡都欣然接受,泰然处之。

我也是狂热的东坡粉丝,我太爱他了。每次讲到“苏东坡被贬黄州时,为解决温饱,开辟了‘东坡地’,但是因为不擅耕种,粮食总是不够一家人吃”的时候,我就想,要是我穿越到北宋就好了,一定让他们一家吃上白米饭。因为我曾经在农村插队十年,我是种植水稻的专家。

学习方法——

插队时大量背诵古文,考研时意外发挥作用了

极目新闻:您在演讲时,对中国古代诗人的诗词、人生经历等倒背如流,博闻强记的本事是如何练就的?

莫砺锋:1968年到1977年,我在安徽农村插队,我原本喜欢理工科,但在农村没有条件继续学习,就只能从借到的书开始读,我读杜甫,读李白,读苏东坡,读陶渊明,古代诗人在生活中也遭遇很多困难,很多艰难险阻,但是他们都是非常努力,非常坚定地走过来了。我觉得他们的作品对我的人生有启发意义。所以,那时候我很喜欢这些作品,在农村能借到的书非常之少,很多书只能反复地看,看到能背出来了。《古文观止》我背了2/3,《唐诗三百首》《宋词选》《孙子兵法》等书,从头背到尾。

在农村的时候,没有通电。每户煤油限量供应,为了节约煤油,我读书的方式,就是白天读了使劲背,晚上摸黑上床后在心里默诵。当时并没有想到有什么用。后来歪打正着,考研究生的时候发挥作用了。

我考研究生的时候,有一门考试是《古代汉语》,其他学校的考题一般是给几段文言文,让考生翻译成白话文;南京大学的卷子是给几段白话文,让考生翻译成文言文,难度更大。我一看考卷上的几段白话文,就猜出谜底是什么了——《孟子》里的一段、《礼记》中的一段、《左传》中的一段,都是我背过的。所以,《古代汉语》我考得出奇地好。100分满分,我考了98分。我本科读的是英文系,一天中文系都没有读过,很多人奇怪我怎么比中文系的学生考得还好。

“开山师兄”——

我们这批人的成长,是跟国家命运的转变连在一起的

极目新闻:您是新中国第一个文学博士,可以讲讲背后的故事吗?

莫砺锋:成为第一个文学博士,完全是偶然,也是特别的幸运。1977年邓小平复出后恢复高考,紧接着恢复研究生招生。我赶上了国家走上正轨后一系列改革的第一班车。有一本书蛮有名,叫《开山大师兄》,我作为文学学科的第一个博士,也被收录进去了。我们这批人的成长,是跟国家命运的转变连在一起的。

我是1977年冬天恢复高考的第一届大学生。我记得那年冬天,我们穿着厚厚的大棉袄去考试,我考上了安徽大学外文系英语专业,因为我当时户口在安徽农村嘛。1978年春天入学,我读了一年以后,1979年春天,研究生也恢复招考了,我又提前考研了。

我记得我读研究生的开学典礼上,南京大学的老校长匡亚明就讲到,国家正在研究制定学位法。等到1981年年底我研究生毕业时,学位法就颁布了。

1982年,南京大学开始招第一批博士生,当时招的学生非常少,南京大学文理科一共选了十位博士生导师,每人招一名博士生。

我的导师是武汉大学的退休老教授程千帆先生,他1978年被南京大学聘为教授。我从读研究生开始就跟着他学习中国古代文学。

1984年10月22日我博士论文答辩,这是全国第一次,在此前还没有过文学博士答辩。所以,学校比较重视,请江苏省电视台来录像,当天晚上江苏台的新闻里就播了,第二天央视的《新闻联播》也转播了。从此,我就被称为“新中国第一位文学博士”。

对年轻人的建议——

选自己热爱的专业,发挥最大价值

极目新闻:您曾经说过“爱一行,终一生”,对于现在的年轻人选择专业,您有什么建议?

莫砺锋:每年高考之前,也有很多家长问我们,考什么专业好。有的家长考虑问题比较实际,问我们哪个专业将来挣钱多,我们不回答这样的问题。我的建议是,从兴趣出发。否则,一个孩子,明明喜欢文学,你让他读国际金融,将来挣钱很多,但他很痛苦。一定是做自己热爱的行当,才能发挥他最大的价值。但人的一生当中,也有很多磕磕绊绊,由不得自己选择的时候,就像我年轻的时候做梦都想当工程师,后来插队十年,误打误撞学了古典文学专业。

我一直认为,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都能做出成绩,作出贡献的,没有高低贵贱的区别,关键是,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专业,能够全部投入,能够感受到愉快。很多年轻人,往往刚开始也不知道自己的兴趣在哪里,后来慢慢才找到兴趣,所以,我建议大学要允许学生改专业。

--> 2024-10-05 专访新中国第一位文学博士莫砺锋教授: 4 4 楚天都市报 content_290558.html 1 “做自己热爱的行当,才能发挥最大的价值”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