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讯(记者国倩 通讯员王瑷红)9月18日,极目新闻记者获悉,在2024年举行的第38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初赛)中,武汉市第二中学刷新了该校化学竞赛历史成绩单:11名化学竞赛生参赛,全部荣获一等奖,其中蔡博丞、李俊杉、黄圣睿、姚童、罗梓言等5名同学入选湖北省代表队,将代表湖北省参加全国决赛。
他们有什么样的经验和学习方法?极目新闻记者采访了罗梓言与蔡博丞两位同学,“坚持”“热爱”“有效率”是他们频繁提到的关键词。
“初二预习初三课程时,我就喜欢上化学,学了高中化学后就更有兴趣了。”高二(1)班罗梓言同学说,出于兴趣,她在高中选择了化学竞赛这条路。她认为,学竞赛的内容可以拓宽思维,学到的解题方法和思路可以运用到各个学科。
“学习要善于联想,刷题不追求数量,但一定要追求质量。”罗梓言分享,她做完题后哪怕要花很长时间整理,也一定要把这道题涉及的知识点、解题思路、知识网络彻底消化后才肯放下。
作为竞赛生,竞赛和学业得两手抓,为了平衡二者关系,罗梓言会为自己做好学习规划,时间分配通常会精确到分钟。
“都说竞赛生很苦,但我喜欢这门学科,所以我不会觉得累。”同样热爱化学的高三(1)班蔡博丞同学认为,学习效率十分重要,一旦投入学习,他就会十分专注。
“这些获奖竞赛生身上共同的特点是能吃苦、学习能力强且热爱化学。”高三化学竞赛组教练李显伟介绍,从初中到高中、从初赛到决赛,学校有一套完整的课程,学校新建的化学竞赛专用实验室也都达到一流高校研究生实验室标准。
记者在武汉二中探访发现,该校通过竞赛目标,初步探索出一种学科拔尖人才培养的素质教育实践模式。
武汉二中竞赛部主任、物理教师占存明介绍,在二中,竞赛和综合学习一直是两条腿走路,两条腿都要强。学校对竞赛生实行个性化培养模式,从进校开始对每个竞赛生进行跟踪记录,找到他们欠缺的地方,有针对性地训练提升。高一竞赛结束后利用空余时间学科强化,高二始终保证语文和英语必须跟正常节奏一致,他们回归高考,一般不用多久就能在考试中名列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