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徐颖 通讯员 张熙 刘一儒 李亚茹
余音悠远的古琴、沧桑朴拙的埙、嘈嘈切切的琵琶、空灵飘逸的排箫……当中国传统民族音乐流淌而出,为这个中秋增添无尽的国风雅韵。9月15日下午,武汉“社科讲坛”《国风雅韵伴书香——民族乐器讲演会》在东西湖区图书馆举行。
260余名市民在袅袅国乐中放松身心,享受音乐,享受生活,开启一场花好月圆的中秋之旅。
传统音乐源于劳动生活
湖北省民族管弦乐学会理事、湖北省笛子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武汉音乐家协会理事农新瑜作为主讲人,首先为观众们进行有关中国古代音乐、中国民族乐器的讲解和介绍。从古代音乐的“八音”、常见的“吹拉弹打”民族乐器,到各类中国民族乐器的历史源流、发展变化和性能特点,再到如何欣赏音乐、学习乐器,以及学习音乐的好处等,农新瑜为市民展示了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悠久历史,帮助市民更好地理解和享受民族音乐。
农新瑜介绍,传统音乐起源于劳动生活,伴随社会发展逐步完善。欣赏中国传统音乐时,可以从旋律、音色、节奏、意境、文化内涵等方面,感受音乐的线条起伏、即兴之妙,感受丰富的哲学思想。
现场呈现视听盛宴
在农新瑜的导聆下,中国音协排箫艺术研究会副会长吕涛、中国陶笛艺术研究所副所长齐高峰、武汉音协高校笛箫联谊会秘书长张星、黄鹤楼艺术团专业演奏员王晓凤,以及来自汉阳区的十余位小演员等,为市民带来各类民族乐器曲目十余首。
音乐会在竹笛曲《妆台秋思》中开始。该曲目演奏使用的长笛由农新瑜自己制作而成,具有更强的表演张力。随后古琴与埙合奏《阳关三叠》、洞箫《忆江南》,赋有荆楚特色的排箫、琵琶与编钟合奏《黄鸟》,陶笛《女儿情》、笛子合奏《十五的月亮》《前进路上》、排箫《远风》、琵琶《十面埋伏》、管子《鸿雁》等依次演奏。活动在热情欢快的唢呐曲《百鸟朝凤》中达到高潮,在悠扬的葫芦丝合奏《月光下的凤尾竹》中落下帷幕,为市民带来一场国风雅韵的视听盛宴。
活动现场,许多听众跟随乐曲的节奏打着节拍,参与互动的小朋友们热情高涨,共同度过一个美好的中秋假期的下午。
中秋赏乐一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红楼梦》中写到,每逢中秋佳节,“街坊上家家箫管,户户弦歌,当头一轮明月,飞彩凝辉。”本次民族乐器讲演会,旨在通过庆祝传统中秋佳节,提高公众对民族音乐的认知度和兴趣,传承和弘扬深厚的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市民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本次活动由武汉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武汉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武汉图书馆主办,武汉音乐家协会、武汉市东西湖区图书馆承办,武汉教育电视台协办,并得到共青团武汉市委员会的大力支持。活动由国家一级歌唱演员、男高音歌唱家、武汉音协副秘书长余伟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