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10日

对话第一位获得青稞文学奖的湖北作家吕金华

我在恩施“种瓜得瓜”

吕金华 受访者供图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张艳

■对话人物

吕金华,湖北恩施人,1964年出生。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恩施市文联副主席,恩施市作家协会名誉主席。当过教师、记者,做过群众文化工作。在《中国作家》《民族文学》《长江文艺》《边疆文学》《芳草》等刊物发表小说作品120余万字。出版长篇历史小说《容米桃花》、中短篇小说集《与诉讼无关》《绝调》《石板沟的鱼》,曾获第五届湖北文学奖、第三届湖北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第七届湖北文学奖长篇小说提名奖。中篇小说《黑烟》被《小说选刊》选载。

■对话背景

吕金华的中篇小说《种瓜记》获得第五届青稞文学奖,这是湖北作家第一次斩获该奖。

青稞文学奖由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人民政府与四川省作家协会联合主办,中共阿坝州委宣传部、阿坝州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承办、《民族文学》杂志社为学术支持单位。

去四川领奖前,吕金华接受了极目新闻记者的独家专访。言辞间,这个生于恩施长于恩施的土家汉子,满满都是对家乡热烈的爱与期盼。吕金华用手中的笔坚持在鄂西南部这块壮美的土地上深耕细作,也终于“种瓜得瓜”,获得青稞奖的青睐。

很幸运获奖,我相信种瓜一定会得瓜

极目新闻:青稞文学奖有什么特别之处?

吕金华:设立青稞文学奖,旨在繁荣社会主义多民族文学创作。青稞文学奖的入选作品,具有独特的民族气息、人文情怀、艺术呈现、审美追求。在我之前,湖北作家还没有人获得这个奖项,我很幸运。

极目新闻:如果向读者或小说迷们“推销”《种瓜记》,您作为作者,会用什么表述来达到“目的”?

吕金华:那得讲一讲这个故事了。我和发小廖化高考落榜,准备再复读一年,期望能考上中专或者大学,结果成绩比我好的他却没有去,原因是他的学费不见了——廖化妈把五十块钱放在一个砂罐里埋在屋后田里,上面种了一窝瓜。等他上学要用钱时,砂罐却不见了,廖化妈一下子急疯了。廖化没钱上学,去了煤场打工,从此一心一意扶持妹妹廖静读书,妹妹如愿考上大学。廖化四处打拼不得志,一直没有成家。等到妹妹成家时,他无意间听到父亲在母亲坟前哭诉,才得知那五十块钱是被父亲拿去还酒债了!他一下子血压升高,变得痴痴呆呆。父亲去世后,廖静带着哥哥生活,大学毕业后放弃了很多机会,最后和丈夫一起回到家乡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她生了个二胎,取名廖秋瓜,过继为廖化的儿子。

欢迎大家看文本吧,我相信读者会喜欢,因为我相信大家和我一样,都是相信种瓜一定会得瓜的人。

我和我的父老乡亲,刻骨铭心地热爱自己的老家

极目新闻:《种瓜记》以第一人称进行创作,肯定有您自己的经历在里面吧?

吕金华:很多年来,我的写作都植根于我所在山村的变迁,人物都与我熟悉的山村有关。就像我在《种瓜记》开篇提到的:“这里人穷,但是不管家族大小,总有那么两三户人家,相互之间拆借个一杯盐,一灯煤油,或者一刀腊肉,两三斤苞谷,有借有还,搀扶着过日子。”山村当年很穷,现在很美。

我的作品自然也有我个人的生活经历在里面,但不完全是,是我们很大的一批人。

极目新闻:《种瓜记》的结尾可谓走向了圆满,这是您经历的现实的写照吗?

吕金华:我出生、生活的那个小山村,偏远,闭塞,落后,几十年过去,那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水电路都已入户,基础设施的变化极大地改变了那里的风貌,产业变得更加多元,由此也改变了那里的人们。这些变化是国家发展、政策落地等各方力量推动带来的,也是我的那些父老乡亲们扎扎实实干出来的。

包括我个人在内的从这个地方走出去的一代人甚至几代人,都一直在以自己的方式回报老家。尽管这个地方在我们生活中留下来的印象是困苦和艰难,但我们都刻骨铭心地热爱老家,愿意为老家的发展出力。从精准扶贫到乡村振兴,年轻干部回到家乡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或者工作队员的事例很多很多,他们得到磨砺,干出成绩的也有很多,有的人真的是没日没夜扑在扶贫工作中,就像咸丰县的驻村干部、“沙砾”书记谢睿(谢睿生前为咸丰县清坪镇原党委委员、纪委书记——编者注),就在工作中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当然,几十年的时间里,我老家也出现过一些人,偷鸡摸狗的,坑蒙拐骗的,恃强凌弱的,这是我写作的另一个领域。但更多的是勤劳善良的人们,他们不是在土里刨食,就是外出打工,总之通过勤劳致富,然后回到家乡发展产业,带动乡亲们一起奋斗。我想说,作品结尾圆满,这不仅仅是现实的书写,也是我的理想与期盼。

恩施的每一座山、每一条河、每一个人,都是无穷的创作源泉

极目新闻:您进行小说创作的灵感和源泉,除了家乡故土、乡情乡愁,还来自哪里?

吕金华:我1985年大学毕业后,在恩施乡下的一所市直高中教书,从那时起,我开始了业余文学创作。我不是一个有很好的天分与才华的人。说到源泉,那还是我老家那个地方的人和故事咯!每次回家,与邻居亲戚朋友喝酒,他们总是说,金华,我们这里那么多故事,你把它写出来唦!不然你的书就白读了!所以我就写!如果不写的话,回家连酒都没人跟我喝了,哈哈!

后来我在恩施城里生活了30多年,也就有了像老家人一样的一些朋友。喝酒的时候,他们和当年我老家的人一样跟我说要我写。这很神奇是不是?于是我现在也写一些恩施城里的故事,反正就是像被人赶鸭子上架一样,我唯有努力地写,坚持地写。当然,写得不多,毕竟还要上班。我退休前在恩施市税务局工作,写作是业余爱好。

极目新闻:您刚刚退休,今后在写作上有何新的目标?

吕金华:我今年5月退休了,可以集中精力地写了,会尽量把笔触聚焦到当下。我这人很俗,没什么远大目标,小目标还是有一点,但要保密。吹牛可以脱口而出,但后面盖不住脚后跟儿,那就尴尬了。

极目新闻:作为恩施市文联副主席,您觉得恩施创作群体最突出的共性或特点在哪里?

吕金华:恩施市文学艺术界的创作群体是很庞大的。要说共性或特点,估计跟我有很多相似,那就是恩施这片土地,这里的每一座山、每一条河、每一个人,都是我们无穷无尽的创作源泉。恩施的作家们、诗人们,创作成就十分突出,有多人获得过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奖骏马奖,散文创作的水平在全国也颇为瞩目……这些人都是我的好老师、好朋友,我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

--> 2024-09-10 对话第一位获得青稞文学奖的湖北作家吕金华 4 4 楚天都市报 content_287631.html 1 我在恩施“种瓜得瓜”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