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讯(记者刘迅 通讯员聂文闻 陈有为)先后经历两次宫颈手术、胎膜早破,在艰难的怀孕之路上,27岁的李女士如愿迎来了人生中最珍贵的时刻,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顺利诞下一名“小龙女”。历经80天的治疗后,8月27日上午,出生时胎龄26周、体重仅660克的超早产“巴掌宝宝”,重回妈妈的怀抱,并于8月27日出院回家。
27岁的李丽(化名)来自湖北恩施,因体质肥胖、多囊卵巢综合征,受孕十分困难,曾辗转多地治疗。2023年底,李丽成功怀孕,让一家人非常开心。孕期内,李女士定期产检,但因宫颈机能不全,先后做了两次宫颈环扎术。
今年5月,孕24周时,李女士有先兆流产的迹象,当地医院建议转至上级医院治疗。李女士来到协和医院,入院保胎治疗。
产科夏革清教授说:“入院时情况很不好,因为有过两次宫颈环扎手术,胎膜早破,炎症指标升高,不排除宫内感染,稍有不慎,随时可能胎死宫内或孕妇因感染发生感染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放弃保胎是首选安全方式,但患者及家属一路妊娠的艰辛、保胎的强烈愿望及对医生无条件的信任让医生陷入思考与挑战。”住院后,因一般抗感染药物对患者基本无效,夏革清教授、韩黎医生团队立即召开了药学部会诊,治疗组与药学部专家反复沟通,查找相关文献,每日定期监测患者身体情况,最终控制了感染。在医生和患者及家属的齐心协力下,将胎儿保到了26周。
6月9日,孕26周时,监测过程发现患者炎症指标再次上升,宫缩症状明显,夏革清教授果断终止保胎,与韩黎医生联合新生儿科、麻醉科等多学科通力协作,患者顺利分娩了一名女婴。
令人心疼的是,宝宝身长只有成年男性巴掌大小,体重仅660克。出生后,宝宝立即转入新生儿科继续治疗。
胎龄未满28周的宝宝又称为超早产宝宝,体重小于一千克的又称为超低出生体重宝宝,救治难度比早产宝宝更高,只能在模拟妈妈子宫环境的暖箱里继续完成器官发育。
宝宝的皮肤如胶冻般泛红,胳膊比成人手指还要细,皮肤薄如纸、血管纤细,生命体征微弱。刚送进保温箱时,宝宝全身青紫,器官发育极不成熟,无法自主呼吸,只能靠呼吸机维持。
“哪怕在旁边大声说话,都可能导致其颅内出血。”新生儿科刘亚兰教授说,新生儿科模拟妈妈子宫的环境,降低周围声音、光线影响,让宝宝在保温箱内有安全感地追赶生长。
幸运的是,宝宝足够坚强,并接连闯过了呼吸关、喂养关、感染关等一系列关卡,住院80天后,体重已增至2.1公斤,转入母婴同室,重回妈妈的怀抱。8月27日,李女士抱着宝宝开心地返回了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