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29日

上过她的临场课堂学生就业率达100%

侯梅英和她帮扶的学生 受访者供图

学生在现场实战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刘玉琴 通讯员 刘莉琳 实习生 杨瑞锐

“自从临场课堂实施后,用人单位对我们学生的认可度一年比一年高。”近日,在谈及临场课堂实施情况时,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武汉铁院”)铁道工程学院副院长张震宇如此表示。2018年,该校铁道工程学院教授侯梅英提出了临场课堂教学理念,变传统的现场教学单一场域为研发场、试验场、训练场、施工场“四场”联动的复合型场域。学生通过反复临场,不断提高实操技能。

目前,临场课堂已惠及近万名学生,团队培育出全国优秀共青团员、“全路技术能手”“火车头奖章”“全路职业技能竞赛奖”获得者等,该教学新模式还获得了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教学之余,侯梅英还与爱心公益团队一起,助学帮扶贵州省从江县西山镇特殊困难学生。12年间,帮助16名孩子考入大学。

她提出开设的临场课堂,已惠及近万名学生

下达作业任务,明确作业标准,打开电脑中的软件,指导学生设置检测参数,如轨距、水平、方向等上下限值等;启动轨检小车,开始无砟轨道精调作业。这是侯梅英指导青年教师开展临场课堂的一幕。学生操控轨检小车,获取铁路轨道几何状态,通过数据分析指导轨道精调作业。

轨道精调是铁路维护中常有的工作任务。通过将实际工作现场搬到课堂,学生练就了过硬的岗位技能。

曾几何时,一用人单位在意见反馈会上表示:“你们培养的学生不敢实操,体力也不太行,到了单位还要再专门进行岗位培训,花费了我们不少时间。”侯梅英开始思考,理论教学再到位,没有真实的工作环境,学生的技能水平始终“差一口气”。

2017年开始,武汉铁院铁道工程学院的老师们与用人单位、研发单位共同协作,以高铁线路健康维护研发场、联合试验场、技术技能实习训练场、技术应用施工场等“四场”为依托,将学生新技术学习和技能训练融入项目研发、验证、实训、施工全过程,为学生直接参与、亲身体验、手脑并用提供真实训练平台。

2018年,武汉铁院高铁病害整治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获批国家级产教融合协同创新中心,侯梅英团队带领学生实践的机会更多了。那段时间,她们经常带着学生在凌晨三四时上铁路轨道,与企业师傅一起解决现场问题。返校后,学生在校内实训场地复盘总结现场遇到的问题,不断反复临场,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都得到了提升。当时去铁路现场作业的学生,返校后开了三个半小时的分享会,滔滔不绝分享感受,这让她坚定了持续推进临场课堂的决心。

在企业开展项目实践学习,学生还能拿奖学金。武汉锐进铁路发展有限公司是侯梅英联系的学生实践基地,对于技能好的学生,武汉锐进会颁发技能奖学金和证书予以鼓励。

2021级高速铁道工程技术专业学生余孝凤毕业后,主动申请到条件极为恶劣的川藏铁路建设工地,目前已晋升为技术主管。他回忆起自己第一次在湖北襄阳参与轨道精测精调项目时,遇到很多难题,但收获很大。从项目现场回来后,余孝凤写了一份实践总结,曾经腼腆的他在课堂上主动分享。多次项目实战经历,让他个人成长很快。

实施临场课堂后,用人单位的反馈一年比一年好。“只要是参加过项目实战的学生,就业率达百分之百。”侯梅英说,后续,他们考虑以项目制方式改革课程和人才培养方案,让校企合作做得更实。

教学之余,侯梅英积极参与校企合作。在企业牵头下,侯梅英带领双师团队深入高铁线路一线广泛调研、实地勘察,联合立项攻关,开发病害整治的工法、工装、工艺和参数,反复试验论证,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铁线路病害整治新技术,并由此研发独创了高铁线路病害整治方案标准。

“拿高铁路基沉降来说,如何注浆,使用什么材料注浆,这些都是我们独创的技术。”通过校企合作,侯梅英带领团队产出发明专利8项,转化效益4.94亿余元。

从教32年,“这是天底下最好的职业”

1992年,侯梅英从长沙铁道学院(2000年后并入中南大学)铁路专业毕业。大学时,她梦想成为一名铁路工程师,毕业后却被分配到武汉铁院。以前从未想过要当老师的侯梅英,如今已在教坛耕耘32年,荣获湖北省“楚天名师”、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省级特等奖、湖北省师德先进个人、湖北省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

“老师可以唤醒、帮助一些孩子,让他有能力独立于社会,这是天底下最好的职业。”侯梅英说。

武汉铁院2016级铁道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王东,目前是中国铁路乌鲁木齐机务段的一名电力司机。大学期间,王东发现自己对本专业的就业方向无感,更想成为一名铁路司机。于是,侯梅英帮王东联系了铁道机车专业的老师,老师们主动给王东补课。

在毕业求职季,侯梅英给乌鲁木齐铁路局写了一封推荐信,王东拿着这份推荐信到用人单位积极自荐,获得了面试机会,最后以优异成绩被破格录取。

“我把和侯老师的合照一直随身带着,就好像侯老师一直陪着我。”采访时,王东对侯梅英充满了感激。

“侯老师告诉我们,人虽然不能选择自己的出身,但是可以通过努力来改变先天的不足。”武汉铁院2006级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学生雷玺玺毕业后,仍对这句话记忆深刻。雷玺玺出生在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上学时父亲患病。侯梅英鼓励他申报奖学金,并常常给予精神支持,帮他度过了一段很艰难的时期。

课堂之外,侯梅英还带着爱心公益团队助学帮扶贵州省从江县西山镇特殊困难学生。12年间,帮助16名孩子考入大学,实现了几代人走出大山的梦想。目前已有4名学生参加工作,积极投身在科技、军队、工业生产第一线。

助学之余,她积极探索“公益助学+非遗文化+非遗产品”融合发展新途径,带领团队梳理瑶族非遗文化,挖掘内在文化技艺和传统技能,重新组合形成“健康、文化、特产”三大系列产品,以高脚村乡村振兴的非遗产品——瑶浴包为试点,挖掘梳理高脚瑶族非遗文化,帮助、搭建公益IP矩阵并运营。

近日,侯梅英团队再次前往贵州省从江县西山镇高脚村,帮助当地完善瑶族药浴包的推广计划,前期她已和学生团队帮助当地高脚村设计“高脚瑶”商标,完成产品包装设计并运用。2023年该项目荣获互联网大赛红旅赛道铜奖。

“这份职业带给我很大的幸福感,我觉得自己只是付出了一点,但孩子们却回馈给了我很多。”侯梅英说。

(应受访者要求,王东为化名)

--> 2024-08-29 4 4 楚天都市报 content_286305.html 1 上过她的临场课堂学生就业率达100%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