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29日

“铁路姐姐”资助2名贵州学子6年

今年他们双双考上大学 即将开启新的人生征程

潘遵义(中)与帮助过他的刘娟(右二)等襄阳火车站部分员工合影 受访者供图

刘娟的父母(后排)与潘遵义(前左)、白云飞(前中)和另一位贵州学生合影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潘锡珩 通讯员 袁广益 胡冬梅

“姐姐,我的行李基本收拾妥当,过几天就要去大学报到了。谢谢你陪我走到了今天,未来的路我要学着自己去打拼!”8月25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18岁苗族男孩潘遵义,给远在1000公里之外的襄阳火车站工作人员刘娟打去电话,“是你帮助我走出大山。将来师范毕业后,我会选择回到家乡,走上三尺讲台,为更多的孩子传道授业解惑。我要成为像你一样的人,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极目新闻记者了解到,2018年,刘娟从父母手中接过接力棒,开始像亲姐姐一样资助潘遵义等2名苗族学子,关怀备至,6年没有间断。刘娟还发动同事成立“帮帮团”,在线给他们补习功课。今年,2人双双考上本科高校,即将走出大山开启人生新征程。

老人重病,女儿在手术室门口接过爱心接力棒

潘遵义称呼刘娟“姐姐”,其实2人以前素昧平生。

故事要从2016年8月说起。彼时,刘娟的父母和朋友到贵州自驾游,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他们目睹部分学生上学难,于是主动联系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希望每家资助一名贫困学子。经过老师牵线搭桥,刘娟的父母与读小学五年级的苗族男孩白云飞结成了对子。

从那以后,白云飞每个学期都会收到来自湖北襄阳的汇款和包裹。2年后,成绩优异的白云飞,考入凯里市振华民族中学“致远班”。和他同时进入该班的,还有另一个来自困难家庭的男孩潘遵义。刘娟的父母于是决定,同时资助2人上学。

2018年8月,刘娟的母亲因严重的心脏病入院。手术前,这位老铁路人再三叮嘱女儿,一定要持续资助这2个孩子,直到他们考上大学,走出大山。就这样,母女俩在手术室门口完成了爱心接力棒的交接。

随后,刘娟联系2个男孩的班主任,开始了资助行动。为鼓励他们努力学习,刘娟承诺:如果他们中考取得好成绩,就邀请他们到湖北游玩。“我带你们一起坐高铁、游武大。”刘娟说。

一次寄去十几个包裹,吃穿住用物品应有尽有

2021年,潘遵义和白云飞以优异成绩考入当地高中。那个暑假,刘娟给2个孩子买了到襄阳的火车票,又专门请了几天假,先带他们游览了襄阳,又一起乘坐复兴号高铁到武汉,游览了武汉大学、东湖等地。

这是2个男孩第一次和刘娟见面。他们称刘娟为“姐姐”,因为在他们心里,这是最亲近的称呼。在武大校园参观时,2个男孩对这座百年学府流连忘返,立志发愤图强,好好学习,将来走出大山,展翅高飞。

得知潘遵义还在为高中的学费和生活费发愁,刘娟告诉他:“你安心去学校报到,你身后有我。”开学前,刘娟不但帮潘遵义交了学费,还给他和白云飞寄去了十几个包裹,从学习资料到生活用品,应有尽有。甚至连饼干等他们从未吃过的零食,心细如发的刘娟也都考虑到了。

从那以后,刘娟负担起了潘遵义高中阶段所有学习和生活开支。“每个月工资一到账,我第一件事就是给潘遵义转生活费。”刘娟说。白云飞家的经济条件稍好一点,刘娟就在每个学期开学之初,集中给他寄一次生活费和学习用品,平时更多的是精神上的鼓励和支持。

刘娟坚持每周和2人通一次话,了解他们的思想状态和学习情况。她还以家长身份进入2个孩子的班级微信群。“他们有任何事情,班主任都会联系我,大家以为我是他们的亲姐姐。”刘娟笑道。

物质上的帮助并不难,花时间关心他们更重要

进入高中没多久,刘娟感到2个孩子学习有些吃力,成绩也出现了波动。她想到单位里有不少年轻的“学霸”同事,能不能请他们帮2个孩子补补课?

“我学计算机出身,数学底子还可以,我负责数学。”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的助理工程师任宇豪主动请缨。“我高考英语145分,我负责英语。”毕业于西南交大的助理工程师杨来语立即着手备课。“我负责物理!”“我补地理!”很快,这群可爱的年轻人组成“帮帮团”,排好课表,每天晚上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轮流给2个孩子上网课。在“帮帮团”的鼎力相助下,潘遵义和白云飞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进步。

仅仅给予他人金钱上的帮助,可能不是太难,最难的是愿意花时间、花心思真正关心他们、走近他们。多年来,刘娟花在潘遵义和白云飞身上的时间,远远多过对自己的孩子。潘遵义和白云飞英语基础薄弱,刘娟便每天在线给他们报听写,前后坚持了近一年时间,而她自己的孩子却几乎是由丈夫辅导学习。

潘遵义和白云飞的许多个第一次,是刘娟帮他们完成的。比如第一次进电影院,看的是《长津湖》,刘娟在网上给他们订好了票,又细心教他们怎么取票、怎么检票,还强调要对号入座。这部电影时长近3个小时,潘遵义觉得会耽误学习,想打退堂鼓。刘娟告诉他们,学习不只是在课堂上和书本里,看有益的电影也是一种学习。

步入高三,学生们陆续迎来18岁。今年4月,学校举办成人礼,潘遵义的父母因为在外地打工无法到场,刘娟很想去,但因为工作安排无法成行。为了弥补缺憾,她在网上订购了一大束向日葵和一大盒进口巧克力寄给潘遵义。“别人有的,你都会有。”这些城市孩子熟悉的仪式感,让潘遵义泪流满面。

今后选择“隐身”,希望2人自己打拼未来的路

今年6月,高考结束不久,刘娟又把潘遵义接到襄阳,给他找好了住处和打工的岗位,让他利用这段时间更好地认知社会,为进入大学做准备。

40多天里,潘遵义一边打工,一边跟着师傅们学电脑,怎么开机关机、怎么打字、怎么处理图片……他以前很少使用电脑,更缺乏社会历练。正是在这期间,他不但学会了电脑的基本使用方法,待人接物方面也有了很大提升。

6月下旬,高考放榜,潘遵义和白云飞的成绩都超过了贵州省本科录取分数线,潘遵义更是取得超本科线140分的好成绩。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和专业?2人都没有头绪,家人也十分迷茫。刘娟和“帮帮团”成员们再次忙碌起来,查资料、选学校,给他们提供建议。

后来,白云飞被桂林一所本科大学录取,潘遵义则考上天津师范大学应用物理学专业。

潘遵义是他所在村寨里走出的第一个大学本科生。刘娟感到十分欣慰:付出多年心血,这是最好的回报。潘遵义告诉刘娟,大学毕业后,他会回到家乡,走上三尺讲台,用自己的光和热温暖更多大山里的孩子。

下个月,潘遵义和白云飞都将开启新的征程。虽然不舍,也有些放心不下,但刘娟还是决定,未来的日子里,她会从2人的人生中渐渐“隐身”。“他们已经长大了,应该学会自己飞翔,用双手打拼未来的路。”刘娟说。

--> 2024-08-29 今年他们双双考上大学 即将开启新的人生征程 4 4 楚天都市报 content_286296.html 1 “铁路姐姐”资助2名贵州学子6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