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27日

她把古文课堂开进地铁和公园

杨翔在地铁上上课 受访者供图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张渊 通讯员 孙永霞

“我是未来语文老师的语文老师。”近日,武汉城市职业学院古代文学教师杨翔来到学校国学馆整理汉字文化长廊,她说,只有让自己的学生爱上那些缱绻千年的情思,才能让不朽的诗韵长河流淌在一代又一代的学子们内心深处……

建全省高职首个国学班

“杨老师给我们讲完《郑伯克段于鄢》后,让我们当堂把文章改写成40集电视剧。她带着我们一起想情节、编故事,大家一边笑一边说,好玩极了。”正在读研的2020届毕业生罗杰介绍,杨老师“懂创意”“很新潮”,除了在课堂上创编故事,她讲《诗经》时教同学们根据诗歌节奏踏歌吟唱,讲唐传奇《李娃传》时在班上开辩论会,在她的课堂上,每一部文学作品都显得那么亲切有趣,其他班的很多学生也被吸引了过来。

2014年,杨翔牵头创立了全省高职院校中的第一个国学班,培养集语文、书法、国学素养于一身的学生。

目前读大三的周王鑫怡说,她很喜欢“课前三分钟”环节,杨老师会鼓励同学们轮流上台,用三分钟时间介绍一种自制的传统手工制品,一个学期里,同学们上台展示了缠花发簪、竹编灯笼、莲花灯、戏曲发箍、剪纸刻纸、纸翻花、黏土青龙等几十种手工制品,其中大部分是非遗项目,“期末,杨老师组织了一次展览,让更多人看到那些蕴藏在传统技艺中的文化密码。”

把传统文化搬到地铁上

杨翔认为,古代文学更需要设置情境让学生参与体验。刚刚毕业的王静提到,杨老师带她们班去湖北省博物馆上课以后,她对《诗经》《楚辞》的理解更深刻了,“她总跟我们说,古代文学距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除了阅读,我们还应该去观察、去感受。”

今年的春分当天,杨翔带领同学们走进了青山公园,有的同学穿上了汉服,感受郑板桥笔下“头插几枝春花,身穿一套春裳”的轻松愉悦,有的同学带上了自己做的剪纸,让剪纸与春光共美,还有的同学放风筝、竖鸡蛋,体验春分民俗。认识一种花木、查找相关古诗词是这节课的学习任务之一,每个同学都在各种花木下观察拍照,同学们纷纷表示:“这节课真有意思,终于明白了古人为什么能写出那么美的春分诗词了。”

2023年花朝节,杨翔带着学生走进“樱花地铁”宣传荆楚花神。“好像乘着地铁穿越了时空。”车厢里的人都听得津津有味。

杨翔说:“看到、听到、感受到这些文化,学生的内心肯定会有触动,而这个触动就像一颗种子,只要它在,就有发芽的可能。”

在社区办起古代运动会

最近几年,杨翔以上巳节、端午节、中秋节为节点,把节庆活动与学生的志愿活动和学校的社会服务联动起来。校内外同步进行,既锻炼学生的国学活动实践能力,又普及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22年4月,杨翔在学校组织了华服“古动”度上巳活动,将古代体育娱乐项目引进学校体育馆,吸引了几百名学生前来打卡参赛。在活动现场,除了射箭、投壶、蹴鞠、木射、锤丸等传统体育项目,还有滚铁环、打陀螺、踢毽子等民间体育游戏。为了还原古代运动形态,杨翔带领学生一起研究古籍,复制了唐代的木射(又名十五柱球)的玩法,它竟然很像今天的保龄球。蹴鞠采用宋代常用形式,制作了“风流眼”摆在场馆内,以单脚射入球门为胜,锤丸的玩法和高尔夫非常相似,受场地影响,同学们改良了游戏规则,采用了击球入门的玩法,吸引了众多同学前来尝试。

这场古代运动会很快名声大噪,不少小学、社区希望能“移植”过来。杨翔不辞辛苦,带领学生背着古代运动会的各种器具进小学、入社区,把传统文化趣味带给一群群孩子和社区居民。

由于精彩的古代文学课堂、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杨翔多次荣获武汉城市职业学院优秀教师称号,还被评为湖北省大学生思想政治先进工作者、武汉市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等。

从教31年,杨老师坚持不懈地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她的认真与坚持也被她的学生们带进了全国小学课堂。

杨翔说:“古代文学是来自历史的精神图谱和温情馈赠,把古代文学课玩出花样,才能让我们的文化基因更加鲜活生动、元气淋漓。”

--> 2024-08-27 4 4 楚天都市报 content_286147.html 1 她把古文课堂开进地铁和公园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