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科学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国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原主席,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周光召同志,因病于8月17日22时5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公开资料显示,周光召,汉族,1929年5月生于湖南长沙,195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58年在国际上首先提出粒子的螺旋态振幅,并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方法。1960年推导出赝矢量流部分守恒定理(PCAC),成为国际公认的PCAC奠基者之一。
1961年回国后,周光召从事核武器理论研究,参加领导了爆炸物理、辐射流力学、高温高压物理、计算力学等研究工作,在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的理论设计中做出了重大贡献。
据报道,原子弹研制主要由理论设计、实验研究、生产制造、现场试验四部分组成。其中,理论设计由彭桓武、邓稼先、周光召等领衔,实验研究主要由王淦昌、郭永怀、陈能宽等负责,现场试验由程开甲、吕敏等组织实施。
1964年,周光召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因在量子场论研究中的重大突破,1987年,周光召获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成果奖一等奖。
1987年至1997年,周光召任中国科学院院长。1996年经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审议通过,国际编号为3462的小行星被命名为“周光召星”。1999年,周光召等23位科学家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随着周光召逝世,两弹一星功勋中,目前仅王希季、孙家栋健在。
值得一提的是,周光召与许多物理学界的科学家交情颇深,其中包括杨振宁、李政道。
2019年,在周光召九十寿诞之际,杨振宁亲临现场,回忆了他与周光召交往半个多世纪的故事。杨振宁表示:“周光召做人、做事都是非常容易使人喜欢、尊敬的。周光召一生在做人、做事、做学问方面都非常成功。”没有亲临现场的李政道也写来了亲笔贺信。
周光召曾谦虚地评价自己:“无论是原子弹还是氢弹,远不是几个人的事情,是10万以上人的共同工作。如果要评价我在其中的贡献,那只不过是十万分之一而已。”
周光召曾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执行主席等职。他还是美国科学院、俄罗斯科学院、欧洲科学院、第三世界科学院等11个国家和地区的科学院院士。
极目新闻综合新华社、澎湃新闻、环球网、中国科学报、中新网、央视新闻、中国科技协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