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邱睦 通讯员 黄犇 实习生 罗萌瑶 余伊扬 李筱玥 摄影: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黄士峰
“驾校培训也属于一种消费。”8月15日上午10时,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副庭长余倩做客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市民有约栏目,向市民朋友解答如何妥善处理驾校培训的纠纷。
“通常而言,处理此类纠纷有五种途径。”余倩法官介绍,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三十九条相关规定,消费者和经营者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的,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解决:与经营者协商和解;请求消费者协会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调解组织调解;向有关行政部门投诉;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一个小时里,10位居民来电咨询驾校培训纠纷的诸多方面,余倩法官均耐心地给予了详细的解答。
1
驾校宣布关门,学员有权要求退款
“请问法官,我是否有权要求全额退款或寻找其他驾校继续学习?”秦小姐是一名大二学生,原本想趁暑假学驾照。她与驾校签订了合同,并支付了全部学费,没想到课程进行到了一半,驾校突然宣布因经营不善关闭,导致她无法完成培训。“现在这么热的天,我还得为这件事情奔走。”秦小姐焦虑地说。
“遇到驾校倒闭,无需惊慌。”余倩法官安慰了秦小姐。余倩法官介绍,通常情况下,正规驾校在倒闭前,对于选择继续培训的学员,会考虑转移学员档案至其他驾校继续学习,并负责后续培训费用直到取得驾照为止。如果学员没有分流成功,正规驾校也应通过合法渠道通知学员办理退学、退款手续,确保学员的合法利益。
“你可以先与原驾校协商。”余倩法官建议秦小姐,如果协商不成,有权利要求原驾校退款。“当然,赔偿的金额也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2
驾校未履责,中介机构可能承担连带责任
“我找的那个中介机构太不负责了!”马小姐来电吐槽最近的遭遇。今年6月,马小姐通过一家中介机构报名了驾校培训,谁知该驾校频繁地更换教练,并且经常停课,“正常上课的次数只有2次”。马小姐联系中介机构,中介机构却以已为她安排了驾校为由,拒绝介入此事。“我是否能同时起诉驾校和中介机构?”
“这个问题关键是看您如何与中介机构约定的。”余倩法官告诉马小姐,首先,她需要仔细审查与中介机构和驾校签订的合同,了解各自的义务和责任,如果合同中明确约定了中介机构应提供的服务内容和标准,以及驾校应提供的培训内容和质量,则可以依据合同条款来评估是否履行了合同义务。
其次,如果中介机构确实存在违约行为,可以考虑提起违约诉讼,同时,驾校在培训过程中如果存在问题,也可以考虑向驾校提起相应诉讼或投诉。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驾校问题与中介机构的违约行为没有直接关联,则可能需要分别处理这两个问题。
余倩法官提醒,在实际操作中,可以考虑同时向中介机构和驾校提出索赔要求,但具体的诉讼策略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如果两个机构之间存在合作关系或共同责任,也是可以在诉讼中一并追究责任。”
3
教练索要礼品,注意保留证据并举报
“在培训过程中,教练多次暗示我送礼,我该怎么办?”武汉市民黄女士来电讲述了最近发生在她身上的事。今年7月,她报名参加了驾校培训,起初还觉得教练挺认真负责,后来就开始有点不对劲了。“他会暗示我,其他学员给他塞了一条烟或者一个大红包。”据黄女士称,教练在教学过程中甚至明确表示“如果招待好,可以让我多一点时间练车。”
教练的暗示遭到了黄女士的拒绝,此后,教练对黄女士的培训就变得非常没有耐心,“甚至,有时会动粗口骂我。”黄女士向余倩法官咨询,这种情况下她该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练的这种做法肯定是违法的。”余倩法官明确表示,“但是,您要保留好足够和充分的证据,要用证据来说话,才能获得法律上的支持。”
根据《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管理规定》第五十一条规定,教练员存在索取、收受学员财物或者谋取其他利益等不良行为的,由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整改;逾期整改不合格的,予以通报批评。
余倩法官告诉黄女士,除了向法院起诉外,她还可以通过直接与驾校进行沟通、向交通局运管处投诉的方式来解决此类纠纷。
余倩法官提醒,虽然驾校教练态度恶劣并不直接构成法律上的违约或侵权行为,因此没有直接的赔偿规定,但是如果教练的行为导致了学员的人身损害或财产损失,学员可以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赔偿。
4
培训时长不够,学员可要求解除合同
“我现在就是担心我培训的时长不够。请问法官,我该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李先生来电反映,他在一所驾校练车时,发现暑期学员比较多,教练却只有三个,教练培训其他学员的练车时间远远超过对他的安排,“这导致我的学习进度严重滞后。”李先生多次向驾校反映,但问题仍未解决。
“这个问题近些年来比较常见。”余倩法官说。根据2022年交通运输部、公安部联合发布的《机动车驾驶培训教学与考试大纲》,不同车型对应着不同的培训学时的要求。“也就是说,如果学时达不到国家规定标准,肯定是拿不到驾照的。”
余倩法官表示,眼下正值暑假,许多大学生会利用这个时间段培训考驾照,部分驾校就会出现“教练少、学员多”的情况,容易导致有些学员的学时不够。
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余倩法官建议,一方面,学员可以就练车时间与学习进度问题与驾校先协商;另一方面,因学员与驾校之间形成了培训服务合同关系,如协商不成,无法实现合同目的,学员可选择向法院起诉解除合同,要求赔偿损失。
■ 法官寄语
案中的事,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但大多数人,虽然知道不合理,但嫌麻烦,不愿多事。遇到这样的事,千万不要选择沉默,应当向不合理的行为说不。最好在学车前,与驾校签订合同,明确收费情况,避免各种名目繁多的收费项目。如果遇到驾校或教练乱收费,应保存好相关证据,及时向相关部门投诉或举报,也可通过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驾校培训是一个多部门协同管理的行业,根据部门职责与分工,当消费者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以下投诉方式维权:
一、上车培训应由驾校教务处统一安排,如有培训、考试或学习安排方面的困难或问题,请采取向驾校教务处进行反映的途径,以免延误学习。
二、如遇教练员“吃拿卡要”或驾考培训服务等问题,可先向驾校有关部门反映处理;也可向行业管理部门、交通运输服务监督电话进行投诉反映,请保证投诉内容是自己亲身经历,并保持通信畅通,以便核实处理。
三、机动车驾驶证考试由公安交警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如有考试方面的问题,建议向公安交警部门进行咨询。
四、收费价格的主管部门为发展改革委,如有驾校收费方面的问题,建议向发展改革委进行咨询。
五、培训费收费标准由消费者与校方以签订《培训服务合同》的方式进行约定,如驾校未按合同履行约定事项,可通过向当地市场监管部门申请合同纠纷调解或仲裁,保障自己合法权益。
最后,以上途径均无法保障消费者的权益时,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在生活中遇到潜规则,一定要勇敢说不,合法维权。所有正确与正义的事情都有代价,但不能因为有代价就不去做。只有法律有力量、有温度、明是非,才能在全社会形成遵纪守法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