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17日

始终活跃在技术开发前沿

“钢铁女侠”放弃高薪走上讲台

丁文红 通讯员供图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向一帆 见习记者 张静娴 通讯员 彭晓峰

“我喜欢挑战,也希望你们敢于挑战,有创新突破。”近日,在武汉科技大学的实验室里,丁文红穿着一袭整洁的白大褂,学生们围在她身边,聚精会神地听她讲述着每一个步骤后面的原理。

从企业到高校,丁文红始终活跃在钢铁技术开发的前沿,在与钢铁打交道的三十多年里,她创造了一项又一项科技成果,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学生,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励10余项。

突破钢铁卡脖子难题

“上中学的时候,我就特别喜欢学物理,所以大学报志愿的时候我就选了机械专业。”1992年,丁文红硕士研究生毕业后,进入了武汉钢铁设计研究院,正式开始了她的“钢铁生涯”。

冷连轧机是钢铁行业中技术难度高,产品质量影响大的关键机组。2000年前国内主要依赖设备进口,并且设计院习惯于做引进的项目,难度小,回报高。

鞍钢属于老工业区,预算不充足,很难成套从国外引进设备。所以1999年,鞍钢提出采用国内自主集成方式建设冷连轧机机组,但是技术的难题加上东北与南方的气候差异,当时设计院很多人不太乐意去。

这时候,丁文红主动站了出来,接下了这项沉重的任务。

丁文红毅然承担起机组最为核心的液压伺服系统和控制功能的开发,经常在钢厂一待就是一天,最终与合作方一起共同建成了国内首套依靠自己技术力量完成的大型冷轧宽带钢生产线,结束了我国大型冷轧机组长期依靠进口的历史,也改写了国内冷轧的建设模式。

放弃高薪走上讲台

接连取得突破性成果后,丁文红却产生了新的想法。

“鞍钢给了我很大的触动,第一是我发现我们把装备啃下来后,还是需要依赖国外的电器控制系统。第二是觉得自己的知识结构还不能满足轧制设计和材料变形的要求,所以我就想挑战一下自己,换个专业去学习。”丁文红想要真正完全实现冷轧核心技术的自主突破,在这种强烈的责任意识驱使下,她跨专业报考了材料加工专业的博士研究生。

2016年,经慎重思考后,丁文红做出了她人生中的一个重要决定:放弃分公司总经理的职位和高薪,走上高校讲台和研究岗位,全力以赴突破残余应力与组织交互影响的基础理论,解决行业发展难题。

刚开始,研究并没有丁文红想得那么顺利。“那时还是很痛苦的,因为一切从零开始,我没有了自信的资本,大家对我不了解,同时也没有资源来支撑研究。”丁文红笑着讲述道,最开始来学校的时候没有钱去买装备,她就从实验室“捡”别人不要的,将设备重新修复之后再配上检测工具进行使用。

现在,丁文红项目团队已经取得了一系列卓越成果。她们变革了传统淬火、回火应力调控技术,促进了高端制造业的转型发展。该项技术已应用于宝武、河钢、首钢等多家企业,近三年为企业新增利润近16亿元。

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

“我不太赞同老师的主要任务只是去传授知识,我希望我的学生掌握的不是某个知识点,而是养成思考的习惯,掌握学习知识和创新探索的能力。”丁文红十分注重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让他们善于思考,敢于质疑。

她的博士研究生鲁小轩说:“丁老师会在组会和讨论中培养我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我刚来的时候对这个专业并不了解,老师会和我一起解决困难,有时候甚至会和我们讨论到晚上12点。”为了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丁文红经常带领学生深入生产现场,与一线技术人员交流,用实际生产过程中所面临的技术难题点燃学生们的好奇心,武钢、湘钢、柳钢、新钢等经常可以看到团队学生的身影。

丁文红工作繁忙,科研任务重,但是对学生都亲力亲为地指导。学生们说,每个实验方案和细节她都会亲自把关,每次交上去一个文档,返回来满满一篇红色的修改意见;在学生遇到科研瓶颈时,她会带着学生一起读文献,和学生交流思路,帮助他们理解和思考;她会根据学生的兴趣和优势因材施教进行课程设计,也会与其他高校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验平台,让学生少走弯路。

学生们说,丁文红是国家卓越工程师、湖北省现代服务业领军人才,更是一名引路人。从选择钢铁事业、攻读材料博士,到选择高校、钻研应力技术,便能感受出她身上的担当精神,给大家带来榜样的力量。

--> 2024-08-17 始终活跃在技术开发前沿 4 4 楚天都市报 content_284927.html 1 “钢铁女侠”放弃高薪走上讲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