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15日

亿元村、网红村迭出

襄阳明年诞生超50个“三美”乡村

堰河村民俗园 通讯员供图

鱼泉河村

向湾村

毕庙村的千亩荷塘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周萍英 通讯员 尚进 张恒瑞 阮班明 周阳 唐姗姗 实习生 张乐昕

时代变迁,乡村更CITY,城市更田园。7月,襄阳市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总结,推广堰河做法现场推进会在谷城县五山镇堰河村召开。

襄阳市计划,到2025年底,全市将建成50个以上具备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丽生活的“三美”乡村。

在该市,有不少像堰河村一样的美丽村庄,以崭新的面貌模糊着城乡边界,成为城乡居民的热门打卡地。

连日来,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陆续踏访这些“亿元村”、网红村,揭秘其爆火秘籍,探寻它们的蝶变历程。

谷城县堰河村

开山辟水攒资本 穷窝蝶变亿元村

春季采茶踏青来,夏季休闲凉溪里,秋天露营品民俗,冬季万民百家宴。

在谷城县五山镇堰河村,一年四季都是热闹的,全村奋斗的成果呈现在如织的客流里,映照在村民的笑脸上。

小洋楼、小轿车、每户人均存款达10万元。据说,这是堰河村每户人家的标配。今年54岁的冯毕建便是其中之一。

8月3日,极目新闻记者走进冯毕建的小店,他正忙着将腌制好的12箱炭灰土鸡蛋打包装箱。“1箱有1800个,已经全部订走了。”冯毕建边忙活边聊起他的致富路线图。

2005年,结束打工生涯回村,2008年盖起小楼,2009年开农家乐。后来,又增开特产店,农家乐桌上的炭灰蛋成了拳头产品。

如今,冯毕建光是炭灰蛋1年就可卖出80万个,为此他还专门建了冻库保存。“以前要外出打工挣钱,现在坐在屋里就能挣钱!”他对当下的生活很满足。

在堰河村,茶叶是每家店的共同产品,也是该村振兴的源泉。

“我们村最大的资源是山水,走绿色路、吃生态饭、挣环境钱。”堰河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闵洪艳回忆,20世纪90年代,他和村民把天当被地当床,用锤子去锤、用钢钻去钻,愣是将风化石头山变成1200多亩茶园、4000多亩经济林。

后来,凭借好生态和茶产业,山水变风景,资源变资本,农民变股民,农副产品成了旅游商品。于是,这才有了像冯毕建这样众多的原村民回村。

多年前,在县城生活的陈义兵、金红林夫妇与亲戚共同出资,在堰河村盖起了一栋三层小楼打造栖棠云舍民宿,今年“五一”运营。当下,栖棠云舍10个房间天天客满。陈义兵说,村里有一半都开农家乐,民宿也有一二十家, KTV、黄酒馆、根雕馆,特色餐饮等业态丰富,正是村里统一规范管理,统一定价,才能保持生意红火。

2023年,堰河村集体资产超亿元,集体经营收入37万元,村生态旅游经济专业合作社收入达285万元,接待游客6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1.2亿元。

堰河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闵洪艳表示,下一步,堰河村将奋力向“村里有金融、家里有资本、户里有研(究生)博(士)生、发展有产业”的乡村振兴新目标迈进。

南漳县鱼泉河村

单干熄火抱团活 人人都是主人翁

慧源居、迎客轩、菊香酒家……走进鱼泉河村四组,国道两侧的农家乐、民宿一家挨一家。

该村经营农家乐的历史要追溯到20多年前。今年63岁的熊善现是慧源居的当家人。他回忆,那时候国道车流量大,高峰时一天就有两三千元的营收。

随着南漳县高速、高铁先后开通,国道车流量减少,农家乐生意也渐渐难做。甚至出现因恶意竞争导致价格不透明,菜品缺斤少两等现象。

不少村民选择关店外出打工,鱼泉河村农家乐数量从30家缩减到4家。

2023年,共同缔造的风刮到了小山村。

菊香餐馆老板娘杨菊香把几家同行邀到院子里商量出路。统一招牌,统一刷外墙,屋顶架起玻璃顶棚,包房加装空调,厨房明厨亮灶……果然,这一招还挺管用,来吃饭、住宿的游客渐渐变多。

见此情形,一些停业的农家乐重新开张。至2023年底,鱼泉河村农家乐数量回升到15家。

今年4月,鱼泉河村被南漳县列为构建基层治理体系框架试点村。6月,15家农家乐又自发申请成立农家乐协会,统一制定菜品、价格标准,互相监督,诚信经营。这也是襄阳市首家由村民自发组织的村级餐饮协会。

农家乐的崛起只是村民自治、齐抓共管的一个缩影。在该村,人人都是主人翁和参与者。

目前,鱼泉河村靠村民自发共建共管的方式,先后解决了卫生环境差、休闲场所少、留守儿童暑期管教难等23个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襄州区向湾村

青年回乡扛大梁 红色资源成金字招牌

8月2日上午10时许,一辆旅游大巴缓缓停在黄龙镇向湾村红色文化纪念馆前。

29岁的陈娟是村里的讲解员,这已经是她当天带的第二拨游客了。让她自豪的是,由她介绍的向湾村成了远近闻名的明星村。

她说,襄阳黄龙镇,是襄阳有名的红色乡镇。这里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九军二十六师诞生地,是襄阳县第一个苏维埃政府所在地,红色遗址众多,在《襄阳县志》上记载的黄龙烈士达298位。“高峰时来村里参观的多达四五百人。我觉得这就是我回村的价值。”陈娟说。

在向湾村,回村的年轻人扛起大梁。向湾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向瑞则是领头人,他于2019年底回到向湾村。

村子怎么发展?红色是最大的资源。向瑞多方奔走,最终争取各类资金3500万元在向湾村进行红色项目建设。

从镇区到纪念碑的10公里红军路修起来,红色文化纪念馆、红九军二十六师革命烈士纪念碑、烈士陵园建起来。

红色资源成了小村的金字招牌,该村如今年接待游客达到10万人次。

襄城区毕庙村

村民进城当“地主” 整村招引凤凰栖

盛夏,走进毕庙村,千亩荷塘,蛙声阵阵;满山苍翠,桃满枝头。

村委会委员徐俊峰介绍, 毕庙村原名幸福大队,全村共有464户、1836人。2013年,整村搬迁到镇上,村里对土地进行流转,并成立了股份经济合作社,引进多家公司及专业种植养殖合作社。通过10年来农业规模化种植,毕庙村目前形成了“四个一千”,即千亩特色林果、千亩荷塘+水产养殖、千亩花海、千亩农业特色种植的发展格局。

莫剑是毕庙村千亩荷塘+水产养殖承包商之一。8年前,他来到毕庙村,承包下200亩荷塘,种植莲子、水稻,养殖龙虾。

8月7日,极目新闻记者来到莫剑承包的荷塘。

莫剑表示,种植莲子,年收入在二三十万元,下半年他准备和毕庙村沟通,修整所承包的荷塘,继续努力提升莲子产量。

发展产业之外,2022年,毕庙村抢抓隆七路精品旅游线路示范村建设机遇,实施了精品线路沿线美化和露营基地、千亩荷塘及周边基础设施提升项目,建成红色驿站、桃园观景台、桃园茶叙、露营基地、荷花栈道、吃瓜留子园等项目。

据悉,2023年,毕庙村集体年纯收入达70多万元,村集体资产总额达224.09万元。

--> 2024-08-15 亿元村、网红村迭出 4 4 楚天都市报 content_284691.html 1 襄阳明年诞生超50个“三美”乡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