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08日

放弃年入80万元的工作华丽转身

阳新籍服装批发商返乡当“新农人”

陈平的育秧基地 通讯员供图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梁传松 通讯员 张永胜 张丕兴

“再过一个星期,这片再生稻就要收割了。”8月6日,在黄石市阳新县荆头山农场,48岁的陈平指着前方的一片稻田说。从事农业11年来,皮肤被晒得黝黑的陈平将阳新湖园生态种养专业合作社打造成种植、养殖和农机服务、加工、包装、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化“农头”企业。

从逃出农门到返乡创业

“高中毕业后回农场做了4年的机务队操作员,对机械有了很深的感情。”提起自己多次转行的经历,陈平打开了话匣子。高中毕业后,1999年,陈平回到了父母所在的荆头山农场农机队从事农机员。2003年,荆头山农场农机队解散了,陈平在浙江一家家具厂找到了一份工作,从学徒做到了管理层。

2007年初,陈平又跟随妻子一起来到了广东,在一家服装厂打工。陈平说,在服装厂打工期间,他发现服装批发更赚钱,便在广州白马服装市场租了一间门面,开始从事服装批发。“那个时候全国各地很多商贩都在白马市场进货,一年下来能挣八十多万元。”陈平告诉极目新闻记者,几年下来,他攒下了数百万元的积蓄。

“返乡创业并不是一时脑袋发热,而是经过多方的考虑才决定的。”陈平表示,2013年,当他的服装生意顺风顺水时,他突然宣布要回阳新荆头山农场,决定承包土地进行种植养殖。

从刀耕火种到现代农业

“我种了一辈子的地都没赚到钱,难道你和别人不一样吗……”虽然父亲第一个站出来反对陈平返乡承包土地,但陈平还是处理了服装批发的门店,回到了阳新荆头山。

2013年,陈平毅然放弃服装生意,带着妻女返乡投资。回家后,陈平与儿时伙伴5人抱团成立了阳新湖园生态种养专业合作社,拥有了很多先进的农机设备。“这台旋耕机一天能耕150亩,原来一个人工一天耕不了10亩地。”陈平给极目新闻记者算了一笔账,请人用牛耕地,一亩收费50元,一天最多能耕10亩地,用上旋耕机相当于15个人工的劳动。他们还利用农机设备为周边的农场提供服务,每亩收费40元,比人工便宜,一台旋耕机一天下来能挣到几千元。

从服装店老板到新农人

荆头山农场近2万亩农田,种植早稻和再生稻需要提前育秧,为了避免受到冻灾的影响,当地一些人要么是自己在家育秧,要么干脆就种一季稻。这样一来,成本提高了,产量也降了下来。2019年,阳新湖园生态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建成了占地30亩、50个大棚的育秧基地。

解决了育秧难题后,荆头山农场农工种植再生稻的面积发展到2000亩。再生稻头季收割后,可利用稻桩重新发苗再生长穗,多收一季,这种“一种两收”模式,每亩可产粮食1000公斤以上,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吨粮田”。

“去年实现收入320万元。”陈平告诉记者,该专业合作社盖起了8000平方米的厂房,拥有各类农机具182台套,做到了推广农机、农艺、农田深度融合,成为“一站式”“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的基地。合作社除了对自己经营的家庭农场实行全程机械化外,还对外作业2.8万亩土地。

--> 2024-08-08 放弃年入80万元的工作华丽转身 4 4 楚天都市报 content_283841.html 1 阳新籍服装批发商返乡当“新农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