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陈倩 摄影: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刘中灿 通讯员 张益游
1927年8月1日,南昌城头的一声枪响,宣告了一支共产党独立领导下的新型人民军队从此登上历史舞台,97年来,人民军队从胜利走向胜利。根据湖北省档案馆的馆藏资料以及众多的党史研究资料显示,不仅南昌起义的决策是在武汉作出的,南昌起义的主力部队、革命将领也都是从武汉出发的,武汉这座城市对人民军队建军功不可没。
南昌起义的决策出自武汉
在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关于独立建军开展武装斗争决策出台的一段历史。
1927年5月26日,中共中央第11次常委会在汉召开,决定在国民革命军中发展党、团员,在总政治部建立党团,加强党在军队中的力量。
7月12日,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会议在汉召开。由张国焘、李维汉、周恩来、李立三、张太雷五人组成的中央临时常务委员会主持工作,中共党内主张独立建军开展武装斗争的力量占据了主导地位,中国共产党由此开始了一个历史性的重大转折。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的决策,正是由中共临时中央常委会决定作出的。依据会议决议,周恩来作为前敌委员会书记,从武汉连夜赶往南昌,领导武装起义。
中共中央在7月中旬还作出了实行土地革命和组织民众武装起义的决策,开始制订秋收起义计划,于1927年8月3日在武汉发出了《关于湘鄂赣粤四省农民秋收暴动大纲》。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会议选出了新的临时中央政治局,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总方针。正是在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著名的“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论断。
参加起义的主力部队从武汉出发
根据湖北省档案馆收藏的《八一南昌起义》(魏宏运编著)和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的展出材料记载,正是在武汉,中国共产党采用不同的方式扩充军事实力,形成了自己的主力部队。
1927年春,通过时任国民革命军24师师长叶挺等人多方努力,中共实际上掌握了24师的3个团,以及25师的73团和75团,另外还有26师的77团。在这些部队中,除了77团后来被张发奎控制,其余的几个团都从武汉出发,成为南昌起义的主力部队。
随着中共中央机关迁汉,1927年5月开始,武汉进一步成为中共扩充武装力量的基地。在武汉形成的这些中共军队,后来又都从这里出发,走上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的武装暴动之路。
在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的墙上,画出了参与起义的主力部队的行进路线。南昌起义前夕,叶挺率领第24师师部离开武昌黄土坡鄂园,沿长江东下挺进九江;他指挥的第24师70团、71团、72团和教导队,也分别离开武昌左旗、武昌南湖原炮队营驻地和武昌小东门外华中师范学校驻地,与驻武昌百寿巷的第25师师部和驻武昌左旗的第73团、驻武昌旧督署的75团,陆续开往江西九江集结待命;贺龙的20军教导团、第6团、特务营等,也从武昌出发前往江西,以备起义。
由毛泽东主办的农民运动讲习所的学员们,则以“打野外”为名离开武昌,乘船东下,到九江编入了贺龙的第20军教导团,一同参加起义。
没赶上起义的他们从武汉奔赴革命战场
根据《南昌起义》以及武汉党史网的记载,当时还有一些没有在第一时间赶上起义的部队和个人,也是从武汉出发,奔赴革命的战场。
从叶挺部队调到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担任团长的卢德铭,在南昌起义打响后,率领部队离开武昌,准备与南昌起义军会合。但是由于没能赶上大部队,他们后来又辗转参加了秋收起义,成为秋收起义的骨干力量。
在1927年的南昌起义中,陈毅是一位特殊的“参加者”,他没能第一时间赶上起义,但他星夜兼程,追赶上起义部队。
1927年5月初,26岁的陈毅来到武汉,中央军委派他到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任职。当时由恽代英、施存统、陈毅组成校党委,陈毅任书记。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的旧址在武昌实验小学,如今这里建成了中央政治军事学校陈列馆。
1927年7月,白色恐怖笼罩武汉,军校被改编为张发奎第2方面军教导团。8月2日,教导团奉命乘船从武汉出发“东征讨蒋”。不料,船到九江时,教导团被张发奎下令缴械、上岸集合。张发奎宣布:愿意跟贺龙、叶挺走的,他“礼送”出境;愿意留下的,他带去广州。并下令分别站队,共产党站那边,国民党站这边。
2017年,极目新闻记者曾赴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采访时,该馆的讲解员讲述了1958年陈毅元帅参观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时的往事。当时,陈毅元帅回忆他奔赴南昌的经过时说:“当夜我们在党内开了会,决定有三条:一是有的回家搞农民运动;二是没有暴露的继续留下;三是暴露了的连夜赶去南昌。我当时属于著名的红色分子,于是决定奔赴南昌找叶挺、贺龙。”
8月6日,陈毅等人终于赶到南昌,但这时部队已经离开。他们打听到起义军从南昌转去抚州方向,便继续追赶。7日,他们终于在江西抚州城与起义军会合,并见到周恩来、刘伯承。
湖北省档案馆
楚天都市报
联合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