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徐剑桥 王功尚 肖名远 摄影: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肖名远
字斟句酌编辑好一段文字,点击“发送”,收到的人是他自己。
7月26日,在湖北省十堰市张湾区一个偏僻小菜场里,55岁的王道友在守摊空隙用手机创作古诗词,以这种方式与自己对话、与古人对话、与世界对话。10年来,他写下诗词数千首,因其格律工整、韵味悠长,吸引了大量读者。
身体守在五六平方米的菜摊,他的精神却飞向了广阔天地。在这广阔天地里,王道友的人生不只有忙碌和辛劳,更有充实和幸福。
偏僻菜场里的“诗人”
每天凌晨1点多钟,王道友和妻子就要起床,前往25公里外的农产品批发市场进货。每一样蔬菜瓜果,他们都会根据品相、价格反复对比挑选,然后在清晨6点前赶到菜场,迎接第一批早市顾客。
忙到中午,菜场开始冷清下来,妻子回到附近的家中做饭,守摊的王道友可以打个盹。下午顾客不多,王道友守着摊,脑海里开始琢磨诗句,摊子上的每一样蔬菜瓜果都可以入诗。“风来满地香于蕊,雨过千丛体似酥”写的是葱;“冰玉甘甜堪积冷,琼脂剔透自生凉”指的是梨;“花缀满园黄玉斗,果成一地碧晶球”形容的是西瓜……
7月26日下午,一位顾客来到王道友的摊子前,一边挑选蔬菜,一边和他聊起杜甫,讨论“潦倒新停浊酒杯”中“杯”字的读音。
在这个菜场里,王道友是个与众不同的人。别的老板守摊时,拿着手机刷短视频;他也拿着手机,却是在对话框里字斟句酌地写下诗句,写好后发送给自己。
偶尔,王道友手滑,误发到菜场商户群。
菜场经理对极目新闻记者说:“我们在群里、在他的朋友圈会读到这些诗,不太懂,但很佩服。他很真诚、实在,天天写诗的人卖菜也不可能缺斤少两,顾客都信任他。”
2014年,45岁的王道友才开始学习写诗。他记不清第一首诗写的是什么。“那时写的可能也不能叫诗。不通平仄格律,只是用一些带韵脚的文字,记录当时的心情。”王道友回忆。
在写诗之前,王道友的所有心事,都只能埋藏在心底。
用笔记录真实的时代
1969年,王道友出生在四川省万源市的一个偏远山村。高考落榜后,他出门打工。1991年,他遇到一位来自湖北省十堰市的姑娘,成家后搬到十堰扎根生活,婚后育有两个儿子。
在十堰,王道友和妻子先后做过多份工作,后来决定到菜场卖菜。这个行当非常辛苦,每天凌晨1时许起床进货、卖菜,中午短暂打个盹,忙到晚上七八点才能回家睡觉,下一个凌晨1时许又被闹钟叫醒。
紧张忙碌的生活,没有给王道友留下培养业余兴趣的空间,平时用手机听听歌、看看体育比赛,成为他难得的奢侈。偶尔想起远去的青春梦想,他会像年轻人一样,在QQ空间写下一些感悟。
到了2014年,王道友开始有意识地写古体诗。由于不通平仄和格律,他只想着押韵,这些诗写得很粗糙。于是,他在网上大量阅读古诗词,找文章学习古诗词的格律和写作技巧。
起初,他写得较多的是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后来开始填词,并以“苍山渔樵”的笔名投到文学网站。因作品真挚隽永、古意盎然,王道友慢慢吸引了一大批读者,其中许多和他成为志趣相投的诗友。
天津诗友“等雨听心”告诉记者,她于2015年通过QQ空间认识王道友,“他的诗写得很好,非常有内涵,又贴近生活,读起来韵味十足,我非常钦佩。”虽然两人从未谋面,但“等雨听心”对王道友以老师相称。
王道友的母亲在他高中毕业次年就病逝了,父亲随他到十堰生活几年后也去世了,妹妹远嫁陕西。从小长大的家没有了,王道友只能在梦里回到故乡。
写诗时,乡愁成了王道友最重要的主题:“望月黄昏岸,思乡红叶秋。”“楚江一脉飘寒色,巴酒三杯动客心。”在网上看到老家遭遇洪水,他忧心地写下:“高桥尚见难行路,深巷堪惊可渡舟。”
王道友说,他是一个感性的人,写诗词受李煜、晏殊、晏几道、李清照、纳兰容若等古代大家的影响较大,偏婉约风格。但他最崇敬的诗人是杜甫,因为“诗圣”以笔触记录下了真实的时代。
因此,王道友的诗词中,大部分是描述现实。街头看到香喷喷的热干面,他会诗兴大发:“和来细面匀条软,浇与麻油糊料黄。”公路修到农民家门口,他打心眼里高兴:“蔬果无烦销市外,舟车有路到门前。”
因写诗而充实的人生
劳碌的生活中,王道友没有太多机会寻访名胜古迹,但他写了不少咏史凭古的诗句。
“明月可怀豪杰事,大江空渡古今人”是赤壁怀古;“壮骨徒埋烟影里,冰心常照月明中”是南京怀古;“长云天外悲胡月,老柳阶前忆虐尘”是开封怀古。
“多数我都没到现场,是看到图画、照片,再参照历史资料,加上想象写成的。”守在方寸菜摊中的王道友,精神却飞越时空与古人对话。
10年来,王道友写下的诗词有数千首,不管是发布在文学网站还是在自己的公众号“梦雨轩”上,都没有任何收益。四川一家文学杂志选发过几首,一首的稿费只有50元。偶尔朋友有添丁做寿、房屋落成、新店开业等喜事,会请他写祝贺诗词,给几百元润笔费。王道友写诗对养家的帮助微乎其微,家里的主要收入,还是得靠夫妻俩起早贪黑卖菜。
王道友的妻子说,她本来是反对丈夫写诗的,因为“他一想诗就会入神,有人来买菜也没反应”。后来她发现很难改变,便不再勉强。王道友感念妻子,也把她写进了诗中:“妻劳经岁身心倦,子隔异城粱稻艰。”妻子不完全理解其含义,但很开心。
王道友说,如果没写诗,他就是一个最普通的市民,有空可能会打打麻将。写诗让他的精神世界更加充实,眼界更宽,看事物的角度也不一样,“心里不只装着自己和家人,还有别人。读诗、写诗让我更豁达。”
王道友说,他有一个愿望,期待自己的诗能结集出版。他认为,这些诗不是完全个人化的写作,而是对现实和时代的真实记录,有流传的价值,“希望后人能知道我们这个时代的真实样貌。”
入夜,王道友和妻子将没卖完的菜用布盖好,相携走出菜场回家。又一首诗词的灵感,开始在他脑海里酝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