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25日

中港村之光

□倪霞

是窗外欢快的鸟儿和潺潺的溪流声,把我从睡梦中唤醒的。起床拉开窗帘,一帘翠绿入眼来。远山云雾缭绕,似轻纱,飘在蓝天白云与簇拥的浓绿之间。深呼吸,已然有纯净的氧吸进肺腑里,让人顿觉神清气爽。

梳洗好下楼,清晨的阳光,遍照四野。照在层层叠叠的竹海上,闪着青绿色的光;照在高速公路上,闪着银色的光。从“梦想客栈”右侧拾级而下,青石阶梯,长长向前伸展;石阶两侧,整齐排列的小水竹,纤细隽美,悠然于古树参天的华盖下,有光从枝丫的缝隙间照进来,光影交错,闪闪烁烁。

前方一座吊桥,被摇曳多姿、婆娑伸展的树枝相挽,阳光在树枝间交错,宛然一幅油画。这座悬吊在古树之间,用绳索编织成网托起铁皮的桥,在这古村落里,有了几许现代风情。桥两边的古树,郁郁葱葱,与吊桥相映成景,呈自然浪漫之气息,令人心生意外之喜。河水的那个清呀,清澈见底,波光粼粼,水中的鹅卵石家族,簇拥成片,圆润可见。有阳光泼洒在水面上、吊桥上,古树上、绿叶上,闪着金色的光。忍不住拿起手机,拍此情此景,拍阳光穿透树枝照在我的脸颊和发梢上闪着金光的自己……

这是一个闪着光的清晨,中港村便隐逸在这闪闪的光里。中港村,位于国家名胜风景区九宫山山脚下,被列入国家第二批传统村落名录。

走过摇篮一样的桥,前边便是古老的周家大屋了。

踩在闪闪发光的细小鹅卵石铺就的道路上,走进有光映清辉的周家大屋,便是走进中港村的灵魂。那是历史的轨迹,更是古人精神和智慧的结晶。古老石门,楣上潇洒飘逸“赤壁遗风”四个大字,让初来者发出诘问:为何是“赤壁遗风”?原来是三国人物周瑜的后代。有屋为证,有史记载。

大屋内,“重建公祠铭”开篇写道:公讳派伍,积德累功。仁慈笃厚,后裔昌隆。始迁中港,百代所宗。中港福地,极目群峰。

山环水绕,翠竹苍松……

占地四千多平方米的周家大屋,乃东吴大将周瑜后裔周德公举家迁徙于此兴建而成,建于清代乾隆戊戌年间,距今恍恍二百四十余年矣。青砖黛瓦,印证着历史的脉络;青木横梁、雕花格子,传递着巧匠之高艺;祖宗祠堂、小姐闺阁,大小房间共有一百三十多间,四十八个天井,屋屋相通,户户相连,晴不用伞,雨不戴帽……那个叫周德公的周氏祖人,当是德高威望的智者。

1932年,通山县中学迁址周家大屋,历时三年之久;随后,又做过几年医院。近三百年的风云变幻,不曾败落,与居住有关,与它的大可遮风挡雨有关,更与眼下国家重视保护古民居的好政策分不开。这一切,凝聚了古今智者一道道传承之光……

随着九宫山旅游业的飞速发展,周家大屋不仅成了九宫山特色景点,还成了国家重点保护古民居。穿村而过的溪流港,铁桥网栏横渡,已成为现代网红打卡地;溪流附近的村居,有武汉人租民房经营“想静静”民宿,一到炎夏,预订爆棚。

从村口过中港桥,步入村落,远远古街,鳞次栉比,于一汪碧水,林立相守。当我们从古街走过时,在挂有“好婆婆”奖牌的门前,有七八位老人闲坐聊天,一位老先生坐在老太太们中间唱歌。让人惊喜的是,被问到唱什么时,老先生索性站起,笔挺着身姿开始大声唱起来,连续唱了三首现代歌曲,一字一句,婉转有力。老先生78岁,叫周敦梧,是周家大屋的后人,一生热爱唱歌,闲来无事的晚年,更是天天要唱歌。他的歌声里,飞扬着闲适生活的安逸之光……

一港宽阔碧水相映照。村口有巨石端坐,上书“中港村”。紧挨其左侧的是古建筑特色的广告站牌,红色字体写着“湖北省作家协会文学创作基地”,上下九宫山的车辆,掠过可视。在创作基地前合影,“荆楚红色文艺轻骑兵·湖北省作协文学小分队”的队旗格外靓,这是省作协为中港村和通山所有文学爱好者带来的文学之光,传灯之光。

--> 2024-07-25 4 4 楚天都市报 content_282113.html 1 中港村之光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