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评论员 屈旌
极目锐评
近期,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相继开放暑期校园参观。两校规定,需提前7天进行网上实名预约,并从指定校门出入、按指定路线参观。由于进校名额有限,一些游学项目出现不少乱象。因此清华大学今年特别强调,谢绝商业机构组织人员开展“一日游”活动。(据7月19日红星新闻)
一到暑假,清华、北大等高校就会成为各种中小学生夏令营、研学游的热门目的地。很多家长希望孩子通过参观这些知名学府,感受巍巍知识殿堂的氛围,鼓舞孩子志存高远、努力学习,也能取得优异成绩。
家长望子成才的心情可以理解,但由于这样的想法太普遍,参观名校的需求太高涨,也导致了一系列乱象。部分商业游学机构将参观了解大学、体验大学学习生活的校园游,变成了走马观花、打卡拍照的景点游。有收费8000元的研学团没能抢到进校名额,只能安排学生在清华、北大门口拍照;有“黄牛”称,收费300元就能带人进入校园,滋生了诈骗风险;数量庞大的游客涌入,导游还拿着喇叭沿路介绍,干扰了学校正常教学和生活秩序,增加了大学的管理、维护成本等。
曾经有人提出,既然那么多人想要参观知名学府,预约又是一票难求,为什么这些学校不干脆卖门票,用价格调节供需关系?其实,大学是教学科研场所,并不是供人玩乐的景点。打开校门迎接八方来客,是为了体现学校开放包容的态度,贴近社会、加强交流。如果变成景点一样卖票,可能会让游客更多,从而违背大学维护正常教学秩序、平衡各方需求的初衷。
所以,治理大学校园游乱象,需要综合性的治理措施。清华大学明确谢绝商业“一日游”活动,就是一项态度鲜明、因时制宜的措施,体现了学校对大学文化的珍视和对教育本质的坚守。一方面通过严格的审核制度,拒绝过度商业化的游玩活动;一方面通过提前预约、实名验证、按指定路线参观等方式,有效控制游客流量,提升游客的参观体验。北京大学也启动了暑期研学导览项目,面向中小学等团体,定制参观研学路线和思政慕课,让他们收获沉浸式学思体验。
所以,想让孩子参观名校的家长,以及其他想要参观大学校园的社会公众,都应该认识到,大学校园并不是旅游景点,参观大学更不应只是简单地打卡拍照。那些古朴漂亮的建筑,一砖一瓦都浸润着历史与文化;那些现代漂亮的教学楼、科研中心,其中有无数好学之人埋头苦读、求知创新的身影。更不用说,如果在游学过程中听一堂课、参加一些活动,更能帮助前来参观的青少年树立对知识的尊重,生发对未来的憧憬,激励他们为实现梦想而努力奋斗,也能让更多社会公众看到顶级学府的人文风貌,理解教育的内涵,提升社会责任感。
要让大学商业化“一日游”失去市场,引导公众更好地参观大学校园,需要多方共同努力。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商业游学项目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虚假宣传、违规收费等不法行为;高校可以通过优化预约系统,设计有特色、有文化、有意义的主题参观路线,开展互动体验活动等方式,引导参观者深入了解大学、体验大学,而不是浅尝辄止、走马观花。
参观者更应文明理性,通过正当途径入校参观,用更加严肃和珍重的态度,感受大学之大、品味知识之美,以实际行动维护校园秩序,别把人文荟萃、庄严宁静的大学,变成拥挤喧嚣的打卡之地。
声音
北京日报:市场前景如此广阔,期待在规则完善、监管发力的基础上,研学行业能尽早实现良性发展,让研学真正打造成为“行走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