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23日

曾经走几步路就大喘气 呼吸功能不到正常人五分之一

广东69岁患者来汉“换肺”获新生

周先生一家在出院前送上锦旗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供图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晏雯 通讯员 宁亚飞

曾经,呼吸对于69岁的广东湛江周先生来说是一种奢望。极重度慢阻肺导致他呼吸功能不到正常人的五分之一,生命垂危。然而,今年7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胸外II科的一次肺移植手术,让他重新获得了自由呼吸的权利。

7月18日出院返粤时,周先生一家向医护人员献上锦旗,并动情地表示:“感谢武汉医务人员的全力以赴,让我自由呼吸,回归正常生活。”

广东六旬患者呼吸衰竭险丧命

三年前,周先生出现慢性咳嗽、咳痰、呼吸困难,被当地医院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病。随着疾病恶化,呼吸困难加重、咳嗽和咳痰增多,并时而伴有发热和全身不适,他陷入了无尽的痛苦之中。

2023年初的一次重感冒,差点夺去了周先生的生命。当时他出现了严重心肺功能不全,被紧急送往当地医院ICU抢救。经过三个多月的漫长治疗,才转危为安。然而他基本不能脱离供氧,连下地走个十几米都不行。

全国知名胸外科专家、国家卫健委肺移植质控专委会委员、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胸外II科主任林慧庆经常受邀到广东开展学术交流、手术指导、宣教等工作。周先生家属得知后,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慕名寻求林慧庆教授的帮助。

林慧庆介绍,慢阻肺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呼吸系统疾病,以咳嗽、气短为主要症状,最终可导致呼吸衰竭。接诊周先生后,林慧庆分析研判认为:他的慢阻肺病情已达到终末期,肺移植是唯一治疗手段。

肺移植作为治疗终末期肺部疾病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因其手术复杂、技术难度高、围手术期维护管理难度高,被视为胸外科技术领域“皇冠上的宝石”。但69岁的年龄对于肺移植手术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挑战:手术风险极大、术后康复也更加复杂。出于对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肺移植团队技术的充分信任,周先生毅然决定前往武汉。

今年4月,周先生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胸外II科完成肺移植术前评估,并在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COTRS)登记,成为了肺移植等待受者。

专家团队挑战高难度手术

等待近3个月后,今年7月初,COTRS终端传来一则信息:一位患者捐献的肺脏,与周先生匹配成功。当天下午,周先生从广东湛江赶到武汉,准备接受手术。

术前的准备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胸外II科联合麻醉科、呼吸内科、重症医学科、康复科、药学部、影像科、检验科、精神科、病理科等9大学科,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并制定详细的手术方案和康复计划。

“为了减少创伤并尽快术后康复,手术过程不使用ECMO。”术前,林慧庆教授全面分析手术方式、患者肺动脉高压程度等身体指标后,决定手术过程不再使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同时,手术前预留通道以便术中病情变化随时转流,确保手术安全。

当天晚上,一场惊心动魄的生命接力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手术室开展。在麻醉科副主任刘志刚教授团队的保驾护航下,林慧庆教授带领肺移植团队张兴华教授、江文洋教授等,开展非ECMO下右单肺移植手术。

仅用两个小时,林慧庆教授团队顺利完成供体获取、病肺切除、受体移植等过程。专家团队手术操作精细入微,术中失血量不到100毫升。

患者术后正常呼吸快速康复

术后3天,生命状态平稳、各项身体指标快速恢复的周先生,就从重症医学科转到胸外II科普通病房。肺移植团队把加速康复外科(ERAS)深入应用到康复治疗中,科护士长李洁带领护理团队,从术前宣教、术后早期呼吸训练,到逐步增加的活动量,再到营养支持和心理辅导,所有环节紧密衔接,最大程度减少术后并发症,周先生身体很快恢复。

“以前走几步路就开始大口喘气,现在终于可以正常呼吸和走路了。”术后第4天,重新正常呼吸的周先生在床边站了起来;术后第13天,他开始下床行走。

--> 2024-07-23 曾经走几步路就大喘气 呼吸功能不到正常人五分之一 4 4 楚天都市报 content_281792.html 1 广东69岁患者来汉“换肺”获新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