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廖仕祺 通讯员 马遥遥 实习生 李沁嫣
肝癌在我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非常高,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且预后差。更令人担心的是,肝癌平时“不动声色”,等患者感到不适到医院检查时,多数已是中晚期。因此,肝癌又被人们称为“哑巴癌”。
如何早期发现肝癌的预警信号?如何科学防治肝癌?7月17日,极目新闻特邀武汉市中心医院杨春湖院区肝胆胰外科负责人李凯主任医师做客“市民有约·楚天名医大讲堂”,为广大读者和网友进行讲解。
及时治疗病毒感染,切断肝癌的“小尾巴”
李凯介绍,肝脏没有分布痛觉神经,是个典型的不会“喊痛”的器官,因此肝脏损伤时并没有典型症状,起病也十分隐匿。加上肝脏有很强的代偿能力,即使只剩下部分肝脏组织,肝脏仍能正常工作。很多患者可能早期有肝炎问题,但由于无法察觉和及时就诊,就会让疾病一拖再拖,最终拖成了肝癌。
很多患者是在肝脏或身体出现明显不适时才就诊,但此时肝脏很可能已经受损十分严重了。由于确诊较晚,患者往往失去手术或局部治疗的机会,即使能够治疗,后续复发转移的可能性也很大。
李凯指出,肝癌的发病原因主要是慢性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等)感染、食物黄曲霉毒素污染、长期酗酒等。因此,要切断肝癌的“小尾巴”,首先应及时发现和治疗病毒感染,建议健康人群筛查乙肝、丙肝,并进行乙肝疫苗的接种;戒酒戒烟,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杜绝食用发霉变质食物。管住嘴、迈开腿,这些都是行之有效的肝癌预防措施。
手术刀装上“雷达”,高清荧光腹腔镜精准“排癌”
李凯介绍,对于肝癌患者来说,术后的治愈率以及远期生存率依赖于术中是否完整切除肿瘤,尽管术前CT、核磁检查能够协助诊断及指导术中切除,但无法精确了解肝内肿瘤位置及边界范围,微小病灶难以被精确定位、实时显示。结合术前的虚拟三维成像和术中的荧光显像,可以实现术中的实时导航,让肝脏外科医生在术中不再“迷路”。
43岁的张先生(化姓)平时常常应酬喝酒,患有乙肝却未曾进行正规治疗。近日,他总感到肚子不适、腹胀、间断右上部腹痛持续一周左右,于是来到该院杨春湖院区肝胆胰外科就诊。经过一系列检查,张先生被确诊为肝细胞性肝癌,其肝脏长有10厘米左右的肿瘤,占据了右侧肝脏的重要位置,同时伴有肝硬化,这也令残余的肝脏体积偏小。
术前,面对复杂的病情,李凯团队通过三维重建,精准计算出了肿瘤体积、健康肝脏体积,并用三维技术模拟了肝脏肿瘤切除手术,为张先生制定了手术方案。术中,团队运用多孔腹腔镜技术,并在荧光染色的帮助下,精确判断了肿瘤的切除边缘以及正常肝组织的解剖结构,做到有的放矢。最终,手术成功完成,张先生恢复情况良好,五天后顺利出院。
晚期肝癌丧失手术机会,化疗栓塞术让患者重获生机
李凯介绍,肝癌的治疗方法有手术切除、微创介入、靶向免疫、放疗、化疗等。但由于肝癌发病隐匿,约70%的患者一经发现就是晚期,已失去手术切除、肝移植等根治机会。
75岁的周爹爹(化姓)由于右上腹疼痛、饱胀等不适来到该院杨春湖院区肝胆胰外科就诊。经检查发现,周爹爹的肝脏长有16厘米至18厘米的肿块,主病灶旁伴有许多卫星灶,同时还患有肝硬化,完全丧失了手术机会。经综合评估,李凯团队决定给周爹爹进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在使用介入栓塞药物的同时,配合使用基因靶向药物。通过介入栓塞治疗不但可以直接杀死肿瘤细胞,而且还能阻断肿瘤血供,使得肿瘤因没有营养而“饿死”。
经过长达10个月的5次治疗,最终,周爹爹的主病灶萎缩至6厘米,卫星灶全部坏死,正常肝脏组织逐渐增生,达到了进行根治性手术的条件。术后,周爹爹恢复情况良好,肿瘤未出现复发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