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11日

病理完全缓解率达39.8% 肿瘤术前完全消退

协和医院专家突破直肠癌治疗瓶颈

协和医院胃肠肿瘤MDT专家团队 通讯员赵炯供图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刘迅 通讯员 聂文闻 熊婉婷 实习生 郑卓

7月10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发布,该院胃肠肿瘤MDT团队五年磨一剑,领衔研究的成果突破了直肠癌治疗的瓶颈,成为引领国际的创新疗法。

近日,国际肿瘤学顶级期刊《肿瘤学年鉴》发表了该团队在全球的首个短程放疗序贯化疗免疫新辅助治疗局部晚期直肠癌的全国多中心随机对照Ⅲ期临床研究成果。研究结果显示,该治疗模式的病理完全缓解率达39.8%,相比对照组的15.3%有了质的飞跃。这一突破性成果不仅意味着更多的直肠癌患者有望在手术前实现肿瘤完全缓解,减少手术创伤和并发症,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全球领先治疗模式,突破直肠癌治疗瓶颈

“在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较高,它位居恶性肿瘤的第二位,其中超过五成发生在直肠。”协和医院肿瘤中心学术带头人、党委书记张涛教授介绍,由于直肠癌发病隐匿,约75%的患者就诊时已处于局部晚期,肿瘤已侵犯到直肠壁外,甚至可能累及邻近的膀胱、阴道、子宫等器官,或者淋巴结。

对局部晚期的直肠癌患者来说,目前标准治疗方案是先进行新辅助放化疗,再做根治性手术,可控制局部病情的进展。但从数据来看,患者术后获得病理完全缓解率仅15%—20%,且仍有30%的患者出现远处转移,极大影响了患者肛门器官功能的保留及长期生存。因此,探索及优化新辅助治疗模式,提高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是亟须解决的难题。

针对传统治疗的局限性,2021年,协和医院胃肠肿瘤MDT张涛、陶凯雄教授团队基于Ⅱ期临床研究,创新性地提出了短程放疗序贯化疗免疫联合新辅助治疗模式(简称“UNION模式”),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肿瘤学权威期刊。随后,该治疗模式被国内诊疗指南引用,成为指导中国临床实践的重要参考。今年,该团队发布了全球首个短程放疗序贯化疗免疫新辅助治疗局部晚期直肠癌的全国多中心随机对照Ⅲ期研究结果,为直肠癌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Ⅲ期UNION研究由协和医院胃肠肿瘤MDT团队领衔,联合全国8家顶尖医疗机构共同开展。大部分患者首诊科室为外科,在医生初步评估其为中低位(肿瘤距肛缘≤10厘米)局部晚期直肠癌后,由胃肠外科、肿瘤内科、放化疗科、影像科、病理科等多学科诊疗团队,共同参与讨论患者病情,制定其治疗方案。

据了解,团队将符合研究条件的231例患者随机分配A、B组。结果表明,使用新疗法的A组患者,病理缓解率为39.8%,远远优于B组的15.3%;在肿瘤退缩率方面,A组的中位肿瘤退缩率为98%,B组为85%;在保肛率方面,A组的保肛率达到94.2%,对照组为89.9%,并且未增加手术风险,安全性良好。

保肛又保命,晚期肿瘤术前完全消退

“低位直肠癌由于解剖位置特殊,且无腹膜覆盖,外科手术时难度较大,且局部复发率高,患者常面临难以保留肛门的困境。”协和医院普外科、胃肠外科主任陶凯雄教授介绍,此次研究的创新治疗模式,能在术前缩小肿瘤,甚至实现肿瘤完全缓解,为更多直肠癌患者带来保肛的机会,也给病人创造了更多观察等待的机会,避免手术治疗。

“UNION研究中加入了免疫药物,使该方案在确保疗效的同时,大幅缩短治疗周期,患者平均住院日从5—6周降至1周左右。”张涛教授补充道。

今年33岁的小江(化名)是接受该创新治疗模式的患者之一。2023年9月,他因便血1年多,肛门坠胀一个多月到外院就诊,检查提示直肠有下段肿瘤性病变,经活检证实为腺癌。医院建议手术治疗,但小江保肛意愿强烈。辗转到协和医院,他被确诊为低位直肠腺癌T3N2M0,肿瘤下缘距离肛门口仅2厘米,保肛难度非常大。“像小江这样的低位直肠癌患者,一旦切除肛门,也意味着将终身‘挂粪袋’。”肿瘤中心林振宇副教授介绍。

经过胃肠外科、腹部肿瘤科、影像科、病理科等多学科讨论后,最终决定采用新疗法。2023年,小江接受了5次直肠病灶及淋巴结引流区放疗,随后进行化疗联合免疫新辅助治疗,今年1月再次复查,他的直肠下段肿瘤病灶已消失,获得临床完全缓解。这意味着小江的肿瘤术前完全消退,后续接受规范的监测和复查即可。

目前,像小江这样的患者,团队已经治疗了200余例。协和专家表示,希望通过探索新的治疗模式,促进局部晚期直肠癌治疗更上一个台阶,也为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

--> 2024-07-11 病理完全缓解率达39.8% 肿瘤术前完全消退 4 4 楚天都市报 content_280582.html 1 协和医院专家突破直肠癌治疗瓶颈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