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05日

大江潮涌 星光璀璨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王俐燃 涂梦蝶 通讯员 王甜甜

有一种敬业,是吃住在实验室只为攻克难题;有一种付出,是跨越千里送去顶尖的医疗支援;有一种奉献,是愿意把我身体的一部分送给生病的你;有一种坚守,是用微薄的工资点亮贫困学生未来的希望。

近日,荆楚楷模2023年度人物名单揭晓,让我们致敬奋进的力量!

敬业奉献 创新攻坚

栉风沐雨、夙兴夜寐是他们的常态;潜心深耕、攻关创新是他们的坚守。

荆州文物保护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方北松,专注文物修复工作36年,带领团队独创简牍脱色、脱水工艺,抢救和保护了一批国宝级珍贵文物。

据介绍,方北松年轻时,为了简牍保护技术的突破,他吃住在简陋的实验室,反复做实验,验证数据。现在,年过半百的他,每年仍有近一半时间在文物出土地奔波。

截至目前,方北松共完成简牍脱色18万余枚、简牍脱水13万余枚,他保护的饱水简牍修复量占全国同类简牍总量的80%,让一批又一批珍贵简牍“说话”。

方北松认为,文字写在简牍上,保护它们就是在保护中华文明的载体。“通过努力,让那些凝聚祖先智慧、民族历史的鲜活史料‘活过来’,是我和我的团队坚守下去的最大动力。”方北松说。

“我们完全有能力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做出高质量、高可靠性、具有技术创新的芯片产品。”这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动力与机械学院院长、武汉大学工业科学研究院执行院长刘胜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刘胜从事芯片封装技术研究30多年。2000年初,面对中国在芯片封装、电子制造等领域受制于他国的局面,他怀着报效祖国的决心,毅然放弃在美国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回到祖国,为“同城双星”华中科技大学和武汉大学相互辉映贡献科学智慧,并继续致力于芯片先进封装技术研究。多年来,他带领团队扎根科研一线,率先突破芯片封装核心技术,研制成功的产品覆盖通信、汽车、国防等多个行业,引领了我国电子封装行业和装备的跨越式发展。

“核心技术买不来,更讨不来,中国速度必须靠我们自己拼出来、干出来。”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通号院总工程师张伟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研究的列车通信信号控制系统,被称为高铁的“大脑”和“中枢神经”。

2005年9月,湖北首条时速250公里铁路项目——合武铁路正式启动。张伟被委以重任,担任项目副专业设计负责人。首条意味着无先例可循,但他没有畏怯,而是静下心来挨个梳理专业接口、追踪掌握相关知识、研究讨论设计方案。数百个日日夜夜,他每天踏着晨曦出门、披着星光回家,一次次推倒重来、反复修改。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找到了突破口,主导提炼出“室外设计细则并建立设计示范车站”的方案,成为全线施工图设计模板,也为我国首条高铁——武广高铁提供了重要设计经验。

20多年来,张伟深耕列车控制技术领域,参与负责的铁路项目达20多个,他主导设计的数十个项目信号控制系统成为国内样板。

情暖乡村 点亮希望

他们是新时代的农人,筑梦沃野,绘就春华秋实;他们是帮扶大爱团队,跨越千里,成为医疗尖兵。

从天安门“国旗护卫队”的护旗手,到返乡创业的新农人,武穴市大金镇梓秀新村党总支书记杨愉锐在湖北建设农业强省的新征程上,贡献着年轻的力量。他创建家庭农场,成立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引进机械化农业装备,推进“村党支部+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产业发展模式,带动了3个村45个脱贫户增收。

“我只是返乡创业的代表,在广袤的大地上,还有很多像我这样的新农人。”面对大家的称赞,杨愉锐表示,乡村振兴为农村农业提供了广阔空间,大有可为。

和杨愉锐一样,情系乡村的还有这样一支大爱医疗队——武汉协和医院援鹤峰医疗队。这支队伍由来自武汉协和医院的135位医学专家组成,他们跨越千里,常驻鹤峰,接力帮扶当地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19年来,武汉协和医院援鹤峰医疗队累计服务门诊群众1.5万人次,带出了20多名学科带头人、70余名技术骨干,为鹤峰县中心医院培养了一支“带不走的专家队伍”,县域病人就诊率从原来的不足40%提高到93%。截至目前,该医疗队累计服务住院患者6000余人次,组织疑难病例讨论600余次,培训村医1000余人次。

每当有人问起他们为何坚持,他们总是回答:“这是国家的任务,也是协和的使命!”

奉献自己 托举他人

“人们常说读书改变命运,我希望通过推广公益阅读,传播先进文化,让更多孩子遇见更美好的人生。”仙桃市实验小学老师黄敏说。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黄敏深知阅读的重要性。2008年以来,为帮助无课外阅读的留守儿童、辅助阅读障碍儿童,改善仙桃儿童阅读落后于发达地区的情形,她花光积蓄、卖掉房子,自费购买各类儿童读物,先将自家一楼改为图书馆,后来成立万卷童书阅读服务中心。15年来,她累计投入近100万元,采购图书10万余册,逐渐搭建起一方阅读“殿堂”。

2019年开始,考虑到留守儿童住校居多,在自己家庭经济也不宽裕的情况下,黄敏每年挤出10万元,做留守儿童公益阅读援助项目,向留守儿童最多的3所学校40个班无偿援助童书40万卷,1000多名留守儿童直接受益。

为了更好地引导孩子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黄敏利用休息时间,推出儿童阅读公益课。“多读好书能让孩子们拥有更美好的未来。”黄敏说。她的付出感动了许多家长和老师,不少家长主动报名做公益志愿者,多位老师自愿为孩子们上公益阅读课。从一个人到一群人,目前,儿童阅读公益课已经推出1500多节,5万人次受益。公益课上的儿童诗结集为绘本《春天总会来》出版,获得当当网和上海国际童书展专题推荐。

对于记者胡采棣来说,回应时代、奉献自我的方式不只有手中的笔,还有身体里涌动的热血。多年来,他坚持无偿献血,累计捐献17次,捐献总量6700毫升。

2012年,胡采棣申请加入中华骨髓库,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2019年5月,他与一位亟待移植造血干细胞的病人配型成功。前期体检显示,胡采棣有轻度脂肪肝。为了保证捐献质量,原本口味偏重的他,在4个多月的准备时间里保持清淡饮食,并且每天沿着保康县清溪河暴走1个多小时,最终成功挽救了他人的生命。他还直播捐献全过程,带动更多人关注和投身这项爱心事业。

结婚4周年纪念日时,胡采棣与妻子一起签下人体器官捐献志愿书,被称为“三献”达人。“虽然无法选择生命的长度,但我可以决定生命的厚度。”胡采棣说。

永葆初心 难凉热血

年至耄耋,在丰富的人生经历里,有什么永不褪色?对于这个问题,十堰市郧西县上津镇原天桥小学离休教师、老兵姚天成身上的弹痕是最震撼人心的答案。

姚天成年轻时,参加战斗41次,立下两次一等功,荣获“战斗英雄”“人民功臣”等称号。退役后,他从事教育工作20余年,用微薄的工资资助困难学生25人。离休后,他继续发挥余热,义务宣讲红色故事近30年,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我是共产党员,就要好好地为人民服务!”姚天成说。

在“华中屋脊”神农架,景美、山高、林深、路险。神农架林区红坪派出所所长胡学军在此扎根33个年头,他燃烧着火一般的为民情怀,被群众亲切地称为“火炉所长”。

近年来,红坪镇每年要接待游客上百万人次。为了服务旅游富民工程,胡学军打造“旅游警务”,累计出警救援30余次,救助游客130余人。他与辖区法庭联合设立调解室,快捷受理游客纠纷70余起;他手把手指导200多家民宿安装林区开发的“治安管理APP”,使用率达到100%,为游客住宿加上网络安全锁,营造了安心舒心的旅游环境。2016年,胡学军带领松柏派出所荣立集体三等功;2019年,他又带领红坪派出所荣立集体三等功。

对于一名军人来说,他们的同伴,有的驻扎在山间,有的翱翔在蓝天,有的则潜行在深海。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92330部队原电工技师、海军一级军士长郭金海,就是一名勇当先锋的“水下尖兵”。30年来,他像螺丝钉一样铆在“钢铁蓝鲸”上,和战友们用生命保障“水下先锋艇”无声潜行,被特聘为“海军安全专家”。“不怕起步低,就怕没志气。只要你扑下身子肯学肯干,肯定会成为一名合格的‘先锋人’。”郭金海说。

“艇动三分险,生死一瞬间”,在潜艇内,连呼吸一口新鲜空气都是奢望。但任务需要,郭金海曾连续几个月在深海潜航。在“水下先锋艇”上,他梳理了新型首艇专业笔记10余万字,绘制电路图200余张,制定方案预案30多个,排除重大故障与险情60余起,带出技术骨干80余人。

如今,郭金海的儿子也追随父亲的脚步,进入潜艇学院学习,立志当一名像父亲一样的兵。

--> 2024-06-05 4 4 楚天都市报 content_276227.html 1 大江潮涌 星光璀璨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