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陈倩 通讯员 包晓霁 常梦星
身披军装,他们是保家卫国的战士;走出军营,他们开启新的长征,在创业路上继续打拼。连日来,极目新闻记者走访多位在创业赛道上驰骋的退役军人,了解这些老兵在新长征路上的奋斗故事。
代坤:白手起家和战友一起干电商
2012年,代坤应征入伍,并于2017年退役。回到随州老家后,他一开始做白酒生意,因为种种原因创业失败,他决定赴广州寻找新的创业机会。
2019年在广州初次接触网络直播,凭着军人的敏锐,他断定这个行业具有无限可能,便开始尝试直播带货。他的粉丝量迅速增长,5个月积累了人生的第一个500万元。
小获成功后,他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战友。他和合伙人成立公司,主营直播带货。业务涵盖日化用品、服装、食品等方面,并不断吸纳退役军人共同发展。
经过多年发展,他的团队已投资运营产业园区4个,服务企业超过300家,签约合作主播超过2000人,拥有实体平台多个。
2023年4月,武汉市江汉区政府到广州招商引资。面对来自家乡的深情召唤,他选择带着资金、团队回归湖北,在江汉路步行街实缴1亿元注册建立农恋集团有限公司。
在去年的湖北省第三届“军创杯”退役军人创业创新大赛中,公司代表队一举获得戎耀雏鹰组现代农业赛道一等奖。
李加栋:创办特训营播撒国防教育种子
李加栋,2013年9月1日入伍,2018年9月1日退役。曾服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某部。他曾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集体三等功一次,优秀士官3次,多次参加军区比武,并获得名次。
退役不褪色,退役后李加栋在广水市关庙镇金星村创办了“湖北兵峰特训营”,2023年作为优秀军创企业代表,在参加湖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组织的第三届“军创杯”退役军人创业创新大赛决赛中,荣获戎耀雏鹰组新兴产业赛道三等奖。
湖北兵峰特训营是一家由退役军人组织成立、准军事化管理、半公益性质、以少儿爱国主义国防教育为主线、以青少年体能成长为中心、以“国防体育军警课”和“兵峰特训夏冬令营”为载体,让原本遥不可及的军营文化和部队生活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走进孩子们的心里。在这里,李加栋和他的同事们努力沟通并了解孩子内心,建立信任感,成为交心的战友,改掉他们身上懒散、拖延、骄气的不良习气,激发勇敢、独立、阳刚的全新人格。
吴林宝:投身红色物业促地方就业
吴林宝出生在宜昌市秭归县杨林桥镇,2001年进入福建省军区某部队服役。三年军旅生涯锻造了他刚毅、勇敢和坚强的品质。
退役后,吴林宝在战友介绍下入职武汉TCL空调公司担任保安经理,他将部队不怕累不怕苦的精神发挥出来,事事亲力亲为,以身示范,获得厂领导肯定,被评为年度优秀管理经理。
2016年1月,吴林宝看到公司的招聘广告,就想可以将老家乡亲招来就业,于是找到分管负责人汇报,分管负责人大力赞赏并告知可以与其进行劳务合作。思路一打开,他立即开始实施,利用休息时间回村招人,解决村民就业问题,也提高了老乡们的收入,有20多人入职公司从事空调制造、包装和转运。在国家实施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背景下,公司以“保姆式”方式服务秭归高山半高山大龄劳动力就业,累计组织1200多人次到武汉就业,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200多人次,累计创造劳务收入3100多万元。
2019年3月,吴林宝响应秭归政府号召,返乡创业,注册成立了湖北秭鄂物业服务有限公司,从承接科箭物业外包项目起步,到2022年春入驻秭归丽晶城商住小区,其打造的以退役军人和党员为主的红色物业、军创企业和区域管家服务模式,赢得了群众认可。
在此期间,吴林宝成立了秭归县首家张富清老班长工作室、成立了秭归县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孵化基地、秭鄂职业培训学校(湖北)有限公司、秭归县秭鄂退役军人应急救援志愿服务队,实现了党建带工建,全力服务退役军人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创业。
章子傲:带领乡亲们在家门口挣钱
襄阳市小樊村退役军人章子傲,2010年12月1日入伍,2012年11月23日退役,现任襄阳市樊城区可可农业种植场总经理。
退役后,他曾外出务工,感觉打工不是长久之计,于是下定决心,回到家乡找组织汇报自己的想法,尝试创业。2017年,章子傲回到家乡,在小樊村尝试露天农业种植。创业初期,没有合适的土地,村里的双拥小组就主动协调农户,将土地流转承包给章子傲。尝试成功后,他从2018年开始用大棚种植草莓。一个大棚投资大约4万元至5万元,还有部分农业机械需要购买,5个大棚大约需要25万元,他东奔西走,找寻资金来源,在村双拥工作小组的协助和帮扶下,终于贷款成功,解决了创业资金问题。
随着种植技术的提升,创业规模越来越大,章子傲在2019年将种植规模由原来的5个大棚增加到8个大棚。2019年底,草莓销售遇到重大挫折,草莓是一种特殊的水果,如果当天采摘后不能及时销售,就会变质变味,影响销售。因为销售问题章子傲焦头烂额,村双拥工作小组了解这个情况之后及时找上级汇报,寻求帮助,让草莓销售之路得到恢复,为他减少了损失。
2022年,章子傲再次准备扩大种植规模,想由原来的8个大棚增加到12个大棚。村双拥工作小组知晓后再次和农户协调。在村双拥工作小组的协调下,章子傲成功扩大规模,增加大棚。创业路上,村里的帮助也坚定了章子傲回报乡亲们的想法。如今,他的种植园聘请30余名村民,让乡亲不出远门就能挣到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