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30日

男子多器官损害命悬一线,经中西医协同重症康复重燃生活希望

重症康复让患者活得更好更有质量

马艳主任(右)和作业治疗师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郑晶晶 通讯员 张梦石 谯玲玲

有这样一类患者,他们因重症颅脑损伤、重症肺炎等疾病进了重症监护室(ICU),可病情相对稳定后,却因浑身都是管子,难以回到普通病房,而长期卧床会引起一系列并发症。

近年来,重症康复在临床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作为武汉最早开展重症康复的医院,武汉市第一医院盘龙康复医学中心采取多学科合作模式,通过医、护、康复治疗师的努力,不仅让急危重症患者的生命得到延续,而且活得更有质量、更有尊严。

男子多器官损害

重症康复助力重燃希望

“张爹爹,今天感觉怎么样啊?”22日上午,在武汉市第一医院盘龙康复医学中心高依赖康复病房(HDU病房),马艳主任率团队为患者张先生(化姓)查房。

“昨天我第一次做站立床训练,‘站’了一个小时。”张先生戴着说话瓣膜开心地说。“那很不错啊!继续加油!”马艳主任微笑着鼓励。

年过六旬的他,几个月前因四肢无力,在一家医院查出吉兰-巴雷综合征。这是一种由免疫反应引起的急性炎症性周围神经病,治疗过程中,张先生出现多重耐药的细菌感染,呼吸衰竭,被转入ICU治疗时做了气管切开,他还两次出现消化道出血。待病情相对平稳后,张先生被转到武汉市第一医院盘龙康复医学中心高依赖病房住院康复。

马艳主任率团队为患者开展了多学科联合诊疗和个体化康复:消化内科医生为患者控制消化道出血,并指导营养支持治疗;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生为他控制肺部感染、增强自主咳痰能力;中医师辨证论治,通过中药、针灸等方法促进恢复。李艳芳护士长率护理团队,进行了贴心细致的护理。

同时,康复医学科医生、护士、康复治疗师团队为他进行循序渐进的康复治疗:心肺康复治疗师为他进行体位管理,呼吸训练、堵管训练等;吞咽康复治疗师通过训练让他逐渐恢复自主进食;物理治疗师通过手法治疗、神经电刺激治疗等方式增强他的肌力……

如今,张先生已能坐起,佩戴说话瓣膜说话。“我很幸运遇到了这么好的团队。谢谢你们!”张先生点赞道。

长期卧床并发症多

早期康复助力回归社会

马艳主任介绍,重症康复是在急危重患者病情相对稳定时,尽早地从身体、心理及社会功能上,对患者进行康复方面的干预和治疗。患者类型主要包括重症颅脑损伤、高位脊髓损伤、重症肺炎、气管造口、长期卧床、多器官功能衰退等的患者。

“病情那么重,不是应该少动、多休息吗?”不少患者家属对重症康复常有这样的误区。马艳主任说,患者长期卧床,可能出现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胃肠蠕动功能下降、便秘、肌肉关节萎缩、营养不良、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通过重症康复,不仅可让急危重患者的病情尽快稳定,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还能在功能上尽快恢复,有望更快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2年前,市民刘先生因大面积脑梗死出现肢体偏瘫、吞咽功能和言语功能障碍。刚来到高依赖康复病区时,他又因长期卧床引起坠积性肺炎,肺部感染较严重。经过半年多的康复治疗,他的肺功能恢复正常,患侧肢体功能进步并顺利拔除了胃管,言语功能也逐渐恢复。前不久复查时,他高兴地告诉医生,自己已重新上班了。

中西医协同康复

让患者活得更有质量

记者了解到,该院盘龙康复医学中心从2019年起设立高依赖康复病房(HDU病房),主要收治以神经康复为主的慢性危重症患者和以昏迷为主的意识障碍促醒患者。

“中西医协同的多学科联合康复模式,是我院重症康复的一大特色。”马艳主任说,作为国家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试点项目建设单位,该院的HDU病房团队中,除了康复医学科医生,还有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重症医学科、感染科、中医科的医生等。在康复方面,为患者进行精准的评估和康复治疗,如心肺康复治疗、言语治疗、吞咽功能障碍治疗、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认知障碍和促醒治疗、高压氧治疗以及中医传统疗法等,对每位患者采取“一人一方一策”,凸显中西医结合优势。

“我们希望,不仅让急危重症患者的生命得到延续,还要让患者活得更好、更有质量、更有尊严。”马艳主任表示。

--> 2024-05-30 男子多器官损害命悬一线,经中西医协同重症康复重燃生活希望 4 4 楚天都市报 content_275406.html 1 重症康复让患者活得更好更有质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