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孙婷婷 通讯员 陈丹 实习生 王伟龙
丈夫和儿子相继中风,今年79岁的王章玉家庭接连遭受重创。但她没有退缩,多年来王章玉和儿媳妇王雪相互依靠,全身心照顾父子俩。家和医院之间是这对婆媳外出走过最多的路,这对婆媳依靠自己的毅力撑起了这个家。
丈夫和儿子相继中风
今年79岁的王章玉是红安人,她和丈夫陈继英是从小订下的娃娃亲。陈继英考上华中农业大学后留校成为了老师。1983年1月,陈继英作为技术人才被引进到东西湖国营养殖场从事技术工作,王章玉到了附近的牛奶场上班。
1987年,有一天陈继英回来时,王章玉发现丈夫说话有些不清楚,嘴巴有点歪了,当时她劝老伴休息,陈继英则说,还有材料要赶,一头又埋进了工作之中。第二天,陈继英被强制送往医院就医,住院2个月,休养了大半年后,陈继英又回到了工作之中。1991年,陈继英再次中风,行动和生活都需要依赖他人。
2012年7月某一天,她和儿子陈建辉正在吃饭,突然发现儿子手在颤抖,王章玉害怕儿子和老伴一样的症状,便立即打电话给还在上班的儿媳妇王雪,告知她情况,再想办法送儿子去就医。
王雪没有经历过这样的场景,慌了神,哭了。王章玉不仅要安慰家人,还要陪着他们一起就医看病。陈建辉这一病,家里负担更重了,王章玉和王雪轮流换班,既要照顾家中的陈继英,还要照料在医院里的陈建辉。
陈建辉住院期间,恰好遇上了王章玉的生日。当天陈建辉的病情突然急转直下,情况危急,必须要动手术,吓得她们连字都签不下去了。“有一线希望就要图一线希望。”婆媳俩冷静下来,四处筹钱为陈建辉凑到了治疗费。
婆媳俩相互依靠
“觉得最难的时候是什么时候?”记者询问王章玉。她说,是就医过程。过去她们还住在老房子,陪陈继英就医,需要搭乘公交车,需要等上1、2小时才能碰到公交车,而从家里到公交车站还要走上两站路。陈继英虽然能够行动,但走路不稳,需王章玉搀扶着他慢慢地挪动步伐。
今年3月,王章玉带陈继英外出,陈继英走路时不慎摔倒,一下子倒在王章玉的身上,最后去医院检查,王章玉的胸骨骨裂,做不了重事,不得不请钟点工帮忙。
经过悉心照料,如今的陈继英能够依靠自己缓慢行动,但是记忆力越发不好,记不住人和事。
采访中,坐在王章玉身边的陈继英冷不丁地冒出一句“她辛苦了”。王章玉瞬间流下了眼泪,这是丈夫生病30多年来,头一次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心意,她的付出丈夫都知道。
婆婆王章玉的辛苦,儿媳妇王雪最能理解。王雪说,当初他们住的老房子,需要上下楼梯,每次陈建辉要出门,她和婆婆两个人,一个在前面抬,一个在后面扶,两人合力才能把陈建辉弄出门。自己有时候要上班,婆婆就要照顾2个人。
“婆婆是我的依靠,她一直对我很好,婆婆用她的爱想办法补偿我。”王雪流着泪说道。
为了让陈建辉早日康复,王雪和王章玉学着医院里的手法每天坚持给陈建辉按摩腿;为了帮陈建辉练习走路,王雪和王章玉拿绳子将自己的一条腿和陈建辉的腿绑起来,一人一边将陈建辉拉起来,撑着他站起来,练习走路……
记者见到陈建辉时,他坐在椅子上,还能进行言语交流。“当时医生说他有可能会成为植物人,能救回一条命就不错了,没想到会有今天。”王雪介绍,陈建辉靠着辅助器具,也能站起来走路。她和妈妈王章玉相互依靠熬过来,才创造了奇迹。
社区为她们伸出援手
5月11日,在母亲节来临之际,张家墩社区工作人员特意准备了鲜花、蛋糕来到了王章玉的家,社区志愿者们买了食材,还为王章玉做了一顿爱心午餐。看见志愿者们烧鱼,王章玉说:“这个鱼,我媳妇喜欢吃,全部都送给她。”随后,大伙陪着王章玉来到了王雪家中,给他们送去蛋糕、饭菜。张家墩社区共建单位东西湖区农投集团为他们送去了慰问物资。
张家墩社区副书记郭嫒告诉记者,2023年王章玉老人一家搬到了社区居住,当时老人一直十分低调,网格员经常上门慰问才晓得老人的情况,社区也很关注他们的情况,被他们的故事深深打动。社区启动了“红心微夕阳项目”,联系了社区居民志愿者与王章玉家结对帮扶,给他们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