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2日

游玩归来孩子脸上多颗“痣”

湖北疾控:夏季户外活动要防蜱虫叮咬

医生取蜱虫

取出的蜱虫 通讯员供图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郑晶晶 王晨曦 通讯员 周鹏 张素华 李菡

近日,武汉市第三医院光谷院区急诊科先后接诊了2名被蜱虫叮咬的患儿,医生提醒,近期蜱虫叮咬多发,如发现皮肤上有蜱虫需谨慎处理。日前,湖北疾控官方微信提醒,丘陵、山地、森林等地区也是蜱类主要栖息地,拥抱大自然的时候别忘了预防蜱虫叮咬。

发现蜱虫叮咬需谨慎处理

小亮(化名)今年6岁,家住光谷,5月9日他去森林公园游玩,回家后洗澡没有发现有异样,直到5月10日早晨,妈妈发现孩子脸上多了一颗黑色的“痣”。无独有偶,同样是外出游玩回家后,小雅(化名)的妈妈发现孩子耳后扎着一只黑色蜱虫,立即带孩子到家附近的武汉市第三医院光谷院区急诊科寻求帮助。

该院急诊科医生接诊后,先用酒精涂抹于蜱虫头部,通过麻醉作用使蜱虫的口器放松,再用镊子将蜱虫轻轻夹出,避免其头部残留在皮肤内,然后再用医用放大镜检查局部有无残留,随后对患处皮肤进行彻底消毒。

武汉市第三医院急诊科主任付守芝提醒市民,近期蜱虫叮咬多发,外出郊游回家要仔细清洗检查。如发现蜱虫叮咬皮肤,可先用酒精喷涂蜱虫,再用细尖头镊子等工具将蜱虫尽可能靠近皮肤表面夹住,垂直上拉,缓缓拉出,不要猛拉。蜱虫的口器很复杂,上面长着倒刺,并且有弯曲,不恰当的拔除可能让它的口器折断在皮肤里,这时需要及时寻求医生帮助。如果有条件,尽量保留蜱虫的残肢,放在封闭的容器里面保存,一并带给医生看,以便受到蜱虫咬伤后伤口出现红肿、疼痛等不良反应时,医生可根据蜱虫的残肢作为参考物鉴别蜱虫种类,有助于采取针对性治疗。

如发烧乏力需尽快就医

对于家长担心的继发感染,付守芝介绍,蜱可携带83种病毒、31种细菌、32种原虫,其中大多数是重要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和人兽共患病,给人类健康及畜牧业带来很大危害。蜱叮咬人后可引起过敏、溃疡或发炎等症状,一般均较轻微。少数患者会经历虚弱或麻痹,通常可在清除蜱后24小时内恢复,可能是蜱唾液中的毒素引起。

如果患者在清除蜱后几周内出现发烧、乏力、肌肉酸痛等,应尽快就医。蜱是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的主要传染源和传播媒介,蜱叮咬是该病传播的主要途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一种由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发热、血小板及白细胞减少为主要特征,常伴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高龄、免疫力低下或合并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易转为重症甚至导致死亡。本病是一种新发传染病,目前尚无疫苗也无特异性治疗手段,及时就医对症支持治疗可减少重症和死亡。

如何避免被蜱虫叮咬

户外活动时应尽量穿长袖衣裤,穿浅色衣服以便于查找有无蜱附着,不要穿凉鞋。值得注意的是常温水清洗衣物并不能杀死蜱,可通过烘干或高温水清洗去除附着的蜱。

户外活动前,可使用含有0.5%氯菊酯的产品处理衣物和装备,通过多次喷洒以保持保护性。裸露的皮肤涂抹驱避剂,包括避蚊胺、异丙啶、柠檬桉树油(OLE)、对薄荷二醇(PMD)或2-十一烷酮等,要按照产品说明使用。一般不推荐3岁以下婴幼儿身上使用含有柠檬桉树油(OLE)或对薄荷二醇(PMD)的产品。

--> 2024-05-12 湖北疾控:夏季户外活动要防蜱虫叮咬 4 4 楚天都市报 content_273288.html 1 游玩归来孩子脸上多颗“痣”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