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期间,武汉三名好少年在冰天雪地里奋力帮助车辆脱困,从白天坚守到黑夜的故事,经极目新闻报道后引来数百万网友点赞。其中一名少年,正是武汉市马房山中学的徐荆安同学。在马房山中学,像徐荆安一样品格高尚的学生还有很多。得益于“绿色德育”的现代教育观与教育管理体系,该校早已形成充满和谐、健康、活力与希望的美好校园氛围。
打造“绿色”硬环境
走进马房山中学,校门口“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标语让人精神一振,校园几经升级改造,这一行竖写的大字始终保留,它正是该校始终坚守的价值追求。
绿色于自然,孕育着无限的生机;绿色于教育,则象征着要像绿色一样,让生命绽放纯性、灵性、本性,让生命呈现自然、生长、新生。
“‘绿色’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生态环境教育,而是赋予教育以生命本性的一种教育理念。”马房山中学校长涂立新介绍,学校努力探索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主线,以活动为载体,以培养“身心和谐,知行合一,真、善、健、美和谐发展的人”为宗旨的德育工作模式,形成了“绿色德育”工作体系。
在此体系下,学子得以涵养个性,彰显特长。2015级学生鲍子敏便是代表之一,中考成绩只有三百多分的她,通过健美操特长,最终圆梦大学。目前正在武汉体育学院读研的鲍子敏深有感触,“若不是学校不离不弃地培养,我恐怕连大学都很难考上。”
鲍子敏说,学校开设了健美操、足球、篮球、田径、乒乓球、美术、音乐、戏曲、阅读、手工制作、布艺、无线电航模、烘焙等十余个社团,不少像她一样的学生受益于兴趣发展,考取理想大学。
该校每年还举办艺术节、经典诵读、趣味运动会、学雷锋社区服务等德育活动;开展研学旅行、国防教育、成人礼、毕业礼、经典诵读等专题教育活动,让每个学子都对未来饱含希望。
筑牢“绿色”软实力
“绿色德育”飘香满园,源于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的辛勤付出。马房山中学现有高级教师44人,湖北省特级教师1人,正高级教师1人,市区学科带头人20人,近三年还从“985”“211”院校招纳硕士学历教师61名。
制定德育工作规划、完善系统制度、加强队伍建设、参与课题研究……近年来,在老师们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完善健全了“家校社”协作德育管理运行机制,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科研能力也随之提高。
比如,“90后”教师谷浩节,参加工作四年,得益于学校对青年教师的专业培养与人文关怀,她已成长为骨干教师,带出了“武汉市先进班集体”,目前担任高三班主任。
而如何将学科教学立足于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教养,立足于立德树人,也是马房山中学每一位老师不懈的追求。如,在德育副校长洪灯华的化学课上,讲到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实验时,他引用诗句“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引导学生要坚定执着,不屈不挠;生物老师梅翔,讲到DNA的提取与鉴定时,讲述了对烈士遗骸进行DNA鉴定,发现这名烈士年龄只有14至17岁的故事,随之引入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
在马房山中学,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也是德育浸润的主战场。
绘就“绿色”新篇章
“绿色”最核心的象征,就是希望。“绿色”的硬环境加软实力,让马房山中学不断谱写出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马房山中学先后获武汉市“艺术教育先进学校”、武汉市示范学校、武汉市普通高中特色学校,连续9年获得“洪山区高中、初中教学质量双立功单位”。2023年,该校获评第一批洪山区“清廉建设”示范校,同时作为片长校,扎实推进洪山区教育系统清廉学校建设第一片区工作。
绿色满园,桃李竞相争放。近几年,马房山中学的高考成绩也结出硕果。该校连续6年重点本科录取超百人以上,最高达193人。历年来有多名学生被中央美术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中国美术学院、浙江传媒大学、北京服装学院、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双一流”名校录取,每年都有大批中考刚过普考线的学生,在这里圆梦重点大学,实现“低进高出”的完美逆袭。
“我校始终相信人人皆可成才,立志把德育变为对师生具有价值意义的生命享受过程,努力追求把每个学生育为有用之才,让每个学生享受成功喜悦,对未来怀抱希望。”涂立新介绍,马房山中学正从完全中学转变为集中力量办好高中,“欢迎更多学子来我校求学,追逐梦想。”
文/国倩 柯称 胡双林 杨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