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4日

聆听两位航天员 心中的“航天梦”

聂海胜 “我的每一小步,都幸运地走在中国航天的一大步里。”23日下午,在武汉东湖之滨召开的“2024年航天文化艺术论坛”上,航天员聂海胜的心声,激荡着国人的“航天梦”。三次飞天,平均相隔约8年,聂海胜仍在憧憬:“太空探索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是一场没有终结点、永远在路上的远征。”

桂海潮 “我国的航天事业就像肥沃的土壤,让我的航天梦想生根发芽,也让我能够将航天知识、航天文化传播给更多的人。可以说航天科技的发展为航天文化的传播开辟了更多渠道,也为我们每个人创造了更多可能性。”航天员桂海潮说。

聂海胜

桂海潮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庞正 赵贝 摄影: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刘中灿 马星翔

征途在星辰大海,潮涌于壮阔山河。4月23日,国家航天局新闻宣传中心和中国航天基金会联合主办的2024年“航天文化艺术论坛”在湖北武汉举办。本届论坛以“星辰启航,艺境无界”为主题,搭建起航天科技与文化艺术、科普科幻的跨界交流平台。论坛上,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特级航天员聂海胜,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乘组航天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桂海潮等嘉宾作主题发言。

聂海胜:

小时候也曾梦想飞向蓝天

“很荣幸回到自己的家乡湖北,参加航天文化艺术论坛。”聂海胜在主题发言一开始,就拉近了自己与家乡父老的距离。

他说,“航天”二字,意义深远而绵长,对国家,是国之重器;对个人,是梦之所在。在题为《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的发言中,他也分享了自己的飞天梦。

梦想能够到达的地方,总有一天脚步也能到达。聂海胜说:“我小的时候,也曾经梦想自己长着一双大的翅膀,飞向蓝天。高中毕业,我参加空军招飞,如愿以偿站在了航天的起跑线上。1998年,我有幸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与队友一起踏上‘飞天’征程。”26年来,我国先后有32人次征战太空。目前,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浩瀚太空有了中国人的太空家园。

聂海胜还分享了三次“飞天”的不同感受。他先后执行了神舟六号、神舟十号、神舟十二号三次载人飞行任务,“每次‘飞天’任务都会带来新的感触和体会,不仅是航天技术、活动空间、航天食品等航天体验不断升级,航天娱乐活动也在不断增加,这也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出差’的生活。”聂海胜风趣地说。

桂海潮:

最温暖的地方在人的心中

论坛上,桂海潮带来了《航天科技改变生活,航天文化激发探索》的主题发言。

桂海潮说:“在刚过去的神舟十六号任务中,我们共开展了近70项空间试/实验项目,获取了大量实验数据,带回了许多宝贵的实验样品。随着中国空间站进入应用与发展新阶段,未来将会有更多、更丰富的科研项目在国家太空实验室滚动开展,可以说,中国空间科学的春天已经到来。”

谈及航天事业与文化的关系,他说,中国航天走过了六十多年的奋斗历程,从“东方红一号”卫星在宇宙唱响中国旋律,到“天问”探火;从“嫦娥”探月,到“羲和”逐日,再到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中国航天矢志建设航天强国的志愿,始终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相互激荡,“我国的航天事业就像肥沃的土壤,让我的航天梦想能够生根发芽,也让我能够将航天知识、航天文化传播给更多的人。”

桂海潮曾在天宫课堂中讲过,世界上最冷的地方在空间站的超冷原子物理实验柜,而在23日的论坛现场,他说:“我认为,世界上最暖的地方是在每个人心中,因为我们心中有不同文化之间的热烈交融,有对更远深空的热切向往,有不断追求梦想的炙热步伐。”

另讯 23日论坛现场,来自航天科学技术、文化国际传播、影视文艺创作领域等相关专家,围绕推动航天文化繁荣发展、促进航天国际交流合作、增进人类对外空领域认知等主题作精彩发言。

论坛上,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公司副总经理谢尔盖·瓦连吉诺维奇·萨维利耶夫向中国纪录片《你好,火星》颁发第五届齐奥尔科夫斯基国际航天电影节最佳纪录片奖。

相关航天科普文化文艺项目合作协议在论坛现场签署,一批航天科普文化产品信息进行发布。论坛同期还进行了丰富多彩的航天文化成果展示。

--> 2024-04-24 4 4 楚天都市报 content_271491.html 1 聆听两位航天员 心中的“航天梦”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