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精细化管理,推行“生态体验式德育”;打造“四四五”生态高效课堂;开展“3+2”校本研修和网上云教研活动,推进戏曲进校园和女子足球特色项目;与兄弟学校组成省级七一生态教联体,致力于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实施“双减”减时不降标、减量不减质……武汉市七一中学初心未改,不断擦亮“七一”品牌闪亮名片。半个多世纪的赓续努力,该校始终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立校之本、兴教之源。做学生的引路人、知心人、身边人成为一代又一代“七一”人的不懈追求。近日,记者走进该校,走访了七一中学初三年级的老师们,他们的故事勾勒出了“七一”好老师们的模样。
初心
32年坚持写下水作文
经师易遇,人师难求。在七一中学,语文老师们总是用诗意和浪漫,丰厚学生的“语文人生”。
“信其师,才能听其道。”在初三语文教研组长陈志红看来,语文教学没有所谓的技巧,老师自己对语文热爱,用语文素养和人格魅力感染学生,自然水到渠成。年轻时因为爱好写作、爱好文学,她经常和学生一起写作文,不知不觉就坚持了32年。“你教学生怎么写,但自己从来都不会写,肯定是没有说服力的。”陈志红说。
平时,忙完一天的工作后,下班路上的所见所闻都可以成为她构思作文的素材,心有所感就随手而写,这些都有可能成为第二天她和同学们讨论的内容,以此激发同学们的写作兴趣,在生活中感受语文的魅力。陈老师还特别注重孩子们习惯的培养,注重语文的积累。“有了量的积累,就自然有了质的飞跃。”陈志红说。
“读自己老师的作品要比读满分作文更感亲切,更愿意欣赏和借鉴。”陈志红班上一名同学说,大家渐渐也有更强的写作兴趣和表达欲望,每次写完作文后,大家也都十分期待老师的示范。陈志红班上有些毕业生进入知名高中后还经常拎着一大口袋语文试卷、作文和积累本来学校请她分析点评,跟她一起讨论商榷。
和陈志红一样,教研组内的老师们也都饱含对语文的热爱,保持着写作的习惯,王春源就是其中的代表。从教15年来,王春源也经常写随笔,下班路上骑着单车穿过的落叶、天边的一抹夕阳都是她的写作素材。“生活里就有语文的全部,我喜欢把我的所见所思分享给学生。”王春源说,教与学的交往互动,也常常给她以启发,“比如我有的时候跟朋友有误会,我可能就会编一个作文题,和同学们共同探讨,朋友之间出现误会时应该如何应对。互相交流的过程中,大家互相治愈了彼此”。
在王春源眼中,学语文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王老师也用对生活和语文的热爱感染了不少同学,在她的耳濡目染下,孩子们不仅成绩提高了,也更乐于及时分享生活的感悟。”同事说,王春源的课堂总是富有感染力的,大到课程设计,小到她的笑脸、手势、语言、体态,甚至一个眼神,都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大家听得津津有味。
“教育是个良心活,唯有坚守初心。语文老师最好的教学技巧,就是用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老师们对学生的尊重、人文的关怀,会给学生百倍的信心,从而也使语文课堂变得诗意浓浓。”陈志红说。
匠心
一张试卷打磨十多次
教书即艺术,更需匠心。对于数学组的老师们来说,每一张原创周练试卷背后承载的是无数次严谨的推演和计算,蕴含着数学老师们的集体智慧。
已过花甲之年的黄立凡,在44年的教书生涯中,坚持给学生们出原创练习题,几乎年级每周一练的数学试卷,均为他和数学组老师们的原创。“我从不存以前的试卷文档,因为今年会瞧不上去年出的题。”黄立凡打趣道。
在七一中学的数学老师们看来,学好数学并不需要题海战术。“作业量上精简,精准滴灌,能帮同学们提高学习效率和效益。”黄立凡说,为此,数学组的老师们每周都会根据同学们的错题、听课情况、学习进度出一套符合学情的原创周练试卷。
以黄立凡老师班上为例,他每周都会将同学们的卷面分数、失分题型进行统计,学生这周和上周的分数变化以及难点所在均一目了然。对学生成长的记录和追踪也让他在出练习卷时更有针对性。“出个性化试卷,老师也必须二次备课。”黄立凡说,一张周练试卷往往是通过分析学情、原创汇编、集体演算论证等环节后才发到学生手上的。
“出好一套试卷比上好一节课更难,我第一次出大考试卷时,前前后后修改了16次。”作为数学组的年轻成员,32岁的陈凌珺在数学组前辈们的指导下,出卷已游刃有余。
“命题方面,对试题本身作为知识结构的理解,对学生考查结果的预判,对知识点的选择都要十分考究。简单题出难了,压轴题出简单了,都不算合格。”陈凌珺说,甚至每一个标点符号的使用,题干的语言表达,整个卷面的排版都是数学组老师们反复推敲的细节。每套试卷出来后,数学组的老师们会先做一遍,再集体讨论修改不完备的地方,最后定稿。
数学组还在学校带头实施了学生作业“减量提质”系列措施,严格遵守《七一中学作业管理规定十一条》,开展作业设计校本研修活动、作业优化分层设计、开展假期作业设计评比活动等,并将科技手段运用到了作业设计和作业管理中。利用信息化平台,借助大数据分析,科学精准地设计学生作业,助力分层作业的精准推送,实现减量提质目的。
作业量减少了,学生积极性明显提高了。“现在学校数学作业量明显减少了,大家对数学的兴趣也提高了不少。我们都觉得‘私人订制’的作业也更有针对性,让我对学好数学也更有信心了。”九(8)班张同学说。
爱心
笔记本上设学生“树洞”
对学生抱有期待、相信学生、静待花开,是七一中学老师们的共识。回顾21年的育人之路,英语组教研组长吴慧琼对此深有体会。
2003年,在吴慧琼带的第一届学生中,有个学生刚进校英语成绩只有四五十分。为了帮助这名同学重振信心,吴慧琼开始给他制定学习计划。监督背单词、一对一分析讲解试卷、积极和家长沟通、阶段性和学生谈心……经过三年付出,这名男生初三英语成绩终于提高到了90分,中考顺利考入省级示范高中。
“学生们都很依赖吴老师,把她当‘树洞’一样,学习、生活的事都和她讲。”英语组一名同事说。平时,英语老师们的温暖、积极和阳光给不少学生带来了正能量。渐渐地,英语办公室成了学校“网红”打卡地。
“我们就把办公室布置得很温馨,希望更多学生乐意来和老师交流学习和生活。”吴慧琼说。记者看到,这间有爱的办公室,不仅摆放了花草,还准备了零食、茶水,办公室墙上也随处可见英语海报、英语单词卡片、明信片。“这是英语老师们的一点私心,希望大家在轻松的氛围里,能记住一些英语词汇和相关知识。”吴慧琼说。
龙皓则用另一种方式当起了学生们的“树洞”,作为青年教师,34岁的他经常找学科前辈以及心理老师取经,为了让“每个孩子被看见”,他一开学就和同学们约定,在英语笔记本上开辟“留言板”增进交流。“有些同学可能很内向,文字留言的方式能让这部分同学有机会和我一对一交流。”龙皓说,刚开始同学们留言交流学习困惑居多,后来内容越来越五花八门,有的和他分享好消息,有的给他送上节日祝福,还有的给他讲生活里的秘密和烦心事。无论何种内容,龙皓都会一一认真回复,有时还会附上可爱贴纸和小零食鼓励学生。
利用有趣游戏进行教学;举办“我爱背单词”竞赛;组织“用英语传播中国文化”系列演讲、书写竞赛;开展英语文化游园系列活动;征集优秀学生录音做英语听力……为了让同学们爱上学英语,英语组老师们费尽了心思。
用心浇灌,花香满园。在好老师的陪伴与呵护下,一批批优秀学子从这里走出——历年来,该校中考成绩名列市区前茅;晏琦帆、张敏、张宸瑀、袁祉祯、陈世祺五位同学荣获国际奥赛金牌;学校田径、女足、音乐、戏曲、人工智能等项目多次荣获国际国内奖项。七一中学也先后荣获“国家推进素质教育先进单位”“国家人工智能实验学校”“湖北省文明校园”“武汉市群众满意中小学”“武汉市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等荣誉。
(文/国倩 邹复新 图/邹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