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06日

88年前牺牲在甘肃古浪 侄孙清明前夕带他“回家”

大悟籍烈士易汉文魂归故里

古浪战役纪念馆举行易汉文革命精神研讨会

易方喜(前排右)带着烈士陵园的黄土,让英雄魂归故里 通讯员供图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陈勇 通讯员 易荣波 高峰

3月26日上午,清明节前夕,甘肃古浪战役纪念馆烈士陵园内,纪念馆馆长张兴祥、湖北籍西路军烈士易汉文的侄孙易方喜单膝跪在地上,小心翼翼地将陵园松树下的黄土捧起来,放到陶瓷罐里,然后用红绸子包起来,放进包里。“爷爷,我接您回家。”易方喜带着烈士陵园的黄土,让英雄魂归故里。

大悟籍烈士牺牲在古浪

易汉文是西路军红九军第二十七师政委。1936年11月,年仅26岁的易汉文在古浪城一战中,牺牲在古浪城水关门处,把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洒在了古浪这片热土上。

大悟县档案馆副馆长何烨明介绍,1929年8月,丰店镇易家湾这个仅有百来人的小村庄,就有28名年轻人在易汉文的带领下,参加了宣化店枣林岗起义。“这28名从易家湾走出的年轻人,全部为国家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在解放前,山上少了一茬人,村里少了一代人。”

参加起义后,易汉文由于革命意志坚定,身体好,又识字,很快被编入罗山独立团。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春,参加了著名的双桥镇战斗。

双桥镇大捷后,易汉文参加红军,编入红四军十二师三十四团,先后任班长、排长、连政治指导员。由于他能文能武,深得徐向前等领导人的赞赏。

1936年10月上旬,红军一、二、四三个方面军在甘肃会宁地区胜利会师。10月下旬,红三十军、九军和五军相继渡过黄河。11月上旬,过河部队组成西路军并成立西路军军政委员会,易汉文任西路军第九军二十七师政委。

11月10日,红九军由景泰进入古浪县境内。11月16日拂晓,西路军组建后的第一次决战——古浪城争夺战打响了。

11月18日,敌人倾巢出动,向红军阵地发起猛烈进攻,在战斗中,易汉文不幸中弹英勇牺牲。

纪录片让英雄的故事流传

根据大悟县史志部门研究,红军西路军主力来源于红四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发源发展于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在红军西路军中,大悟籍子弟兵众多。其中,大悟籍军、师级将领有陈海松、程世才、甘元景、熊厚发、陈家柱、易汉文等10人,营团级干部有张潮夫、刘何、姚运良、周明国等30余人,可谓英才辈出。

为了让英雄的事迹得到传承,2015年8月,在大悟县委、县政府支持下,由大悟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县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常务会长陈义万牵头,大悟县委党史办公室、大悟县委组织部电教室、大悟县电视台(现大悟县融媒体中心)组成联合摄制组,准备拍摄一部反映西路军征战的大型历史纪录片。

纪录片得到了许多党史军史专家的支持,摄制组赶赴甘肃,实地拍摄,也得到了当地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最终,这部名为《西路军中大悟人》的纪录片得以成片。这是鄂豫皖革命老区摄制的首部反映西路军征战的大型历史纪录片,分《烽火的年代》《悲壮的征程》《永远的丰碑》三集,时长100分钟,以西路军的作战路线为主线,通过拍摄河西走廊10个主要战斗旧址、西路军相关纪念馆,搜集整理相关照片、走访现存的西路军老战士和党史专家,突出表现陈海松、程世才等12名大悟籍西路军将士征战河西走廊可歌可泣的战斗经历和敢于担当、勇于牺牲的可贵精神。

纪录片于2016年6月28日至30日在孝感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黄金时段连续播出,同年作为大悟县“两学一做”必看电视教材下发到全县所有支部,中小学组织党员、干部、群众、学生收看,在全县进行了一次深刻的革命传统教育。2021年,这部纪录片获得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全国优秀科研成果影视音像作品类三等奖,红军西路军血洒河西走廊的悲壮故事,在大别山开始广为流传。

烈士后人奔赴千里“寻亲”

易方喜是易汉文的侄孙,也当过兵,退伍后一直在广西工作。他说,易汉文弟兄一共6个,易汉文排行老四。“四爷爷年青时就参军作战,没有直系后代,更没有遗物可寄托情思。我们也只是听家里老人说过,四爷爷离家后一去成了永别,此后再无音讯。”

当年父辈们健在时,一直想找到四爷爷,由于交通信息闭塞等原因,难度太大,毫无头绪,每年清明节只能遥寄思念。“易汉文”这三个字,由父辈传给儿女,儿女再传给孙辈。

长大后,易方喜登录中华英烈网输入“易汉文”三个字,检索到“1936年11月牺牲,牺牲地点甘肃省”等信息,可是最关键的内容安葬地点却是“不详”。

“作为烈士后人,我们有责任让英烈魂归故里,完成父辈的夙愿。”易方喜说。2023年,易方喜回到家乡大悟,看到了《西路军中大悟人》这部纪录片,了解了这段历史,更让他萌发了迎接英烈回家的想法。

随后,易方喜辗转联系上了纪录片的编导、大悟县档案馆副馆长何烨明。在何烨明的帮助下,他又联系上红军西路军研究专家、甘肃省张掖市党史研究室调研员陈金荣。

3月22日,易方喜接到甘肃古浪战役纪念馆打来的电话,确认了易汉文安葬在甘肃古浪这片红色土地上。

3月26日,在多方推动下,在广西南宁工作的易方喜踏上了赴甘肃的寻亲之路。

带回一抔黄土烈士魂归故里

3月26日上午,易方喜抵达甘肃古浪。他的到来,引起了古浪有关部门极大的重视。

在古浪战役纪念馆,易方喜仔细聆听讲解员讲述发生在河西的那段西征历程,认真研读排满墙壁的英雄事迹、图文资料,并向西路军先烈敬献了花篮花圈,同时向烈士墓敬献了鲜花,表达深深的思念和缅怀之情。他仿佛透过排满墙壁的英雄事迹、图文资料看到了红西路军在古浪境内浴血奋战的革命历程,眼前似乎还浮现了彼时年轻的政委、四爷爷易汉文冲锋陷阵的画面。

“四爷爷,终于找到您了,跟我们回家吧!”3月26日,在甘肃古浪战役纪念馆烈士陵园,长眠于此的烈士易汉文等来了自己的亲人。随后,陵园特地举行了祭奠仪式与取土仪式,易方喜将那个熟悉的名字擦了又擦,双手捧起先烈们用鲜血染红过的黄土,缓缓放到陶瓷罐中。

临走前,古浪战役纪念馆举行易汉文革命精神研讨会。古浪战役纪念馆馆长张兴祥表示,易汉文顾全大局、舍生忘死,用一腔热血写就了一名共产党人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无限忠诚。易汉文的英雄事迹与西路军征战古浪的历史,已融于古浪这片广袤的大地,成为红色古浪的宝贵精神财富。

易方喜怀抱着一方红布覆盖的瓷罐,踏上了返程的汽车。长眠于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烈士陵园的西路军红九军二十七师政委易汉文,在侄孙的怀抱中终于踏上“回家”之路。

这次“回家”,时隔88年。88年前的硝烟早已散去,烈士们的丰功伟绩家乡人民不会忘记。

“我们努力当好红色传人,赓续红色血脉,建设美好大悟。”大悟县档案馆副馆长何烨明说。

--> 2024-04-06 88年前牺牲在甘肃古浪 侄孙清明前夕带他“回家” 4 4 楚天都市报 content_269552.html 1 大悟籍烈士易汉文魂归故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