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新发
江汉平原老家的习俗,称呼姨妈为姆妈。姆妈名叫何环喜,住在天门拖市南河村,离我们居住的京山永隆镇有近十里路。膝下无子,特别喜爱我们,把我们视为己出,疼爱有加。小时候,只要小学一放假,我们兄弟俩便会到姆妈家里去度假。
那时候,没有公共汽车,走路全靠 “11号”两条腿。一路上,兄弟俩你追我赶,玩玩耍耍,不知不觉地也就到了姆妈家屋后的竹园,经过一片打扫得干干净净、生长得又高又粗的竹林,就进入姆妈家了。姆妈房前屋后的树杈上,小河边,竹园里,响起了我们的欢声笑语,尽情地享受着快乐的田园生活,留下幸福而充实的回忆。
每逢果树成熟的季节,姆妈房前的桑葚子树、拐枣树、大枣树上,就有了我们兄弟的身影。坐在树杈上,桑葚子吃得满嘴紫色,拐枣吃得舌头发麻,大枣吃得肚子圆圆。饭桌上,乡下的土特产鸡蛋、鱼虾是少不了的佳肴,对于我们这些街上(城镇)的伢来说,却是饭桌上少有的稀罕之物,吃起来,自然是香喷喷的,大饱口福。姆妈慈眉善目,总是满眼笑意地看着我们吃饭。
饭后,我们会到房前的小河边嬉闹一番。光着脚丫,踩着细软的河沙,浸在清澈的河水中,感觉特别惬意。晚上,则钻进姆妈为我们洗涤好的、还带着肥皂香味的被窝里,甜蜜地进入梦乡。回家时,她会让我们带上装满篮子、袋子的南瓜、玉米棒、红薯之类的杂粮和从菜园里刚采摘出来的新鲜蔬菜。
回程的路上,虽然增加了太多的“负担”,兄弟俩或抬或扛,累得气喘吁吁,一路上得要休息几次,才能顺利到家,心里面却是甜滋滋的。姆妈经常接济的这些杂粮,成为我们餐桌上的美食,弥补了每月二两油、每天六两米的定量供应不足,让我们正处在长身体时期的能量得到了及时补充。只听说是城市支援农村,我们的生活经历则是“农村支援城市”。
一年一度清明节,今又清明倍思亲。虽然姆妈离开我们多年,我们也已经是爷字辈的人了,每当清明节便会想起姆妈来,心里头便涌起阵阵暖意。当年的景象历历在目,除了孩提时的愉悦心情,还多了一份感恩的心。